原标题 “侨”瞧家乡变化 难忘传统习俗
大年初六,文昌市公坡镇力群村宝蓝仔村民小组,满地的鞭炮纸屑让年味更浓了。返乡华侨符福全搀扶着85岁的老母亲潘梅英,提着文昌人过年必备的柚子、糖贡、米果等,回到村中的宅子里,一件件摆放到正屋祭祖的案几上。
“无论走多远,根都在这儿。”符福全说。1980年,21岁的他跟着叔公去丹麦创业,之后,随着女儿在丹麦出生,他们全家在丹麦定居,但是每年春节,他们都会回文昌,与海南的亲人团圆。
也许是常年漂泊思乡情切,文昌华侨对家乡的传统习俗十分重视。宝蓝仔村只有13户人家,常住人口不到20人,但今年春节,全村有100多人。“能回来的大多都回来了,有的一家几代人,一起参加村民集体的祭拜村公祖仪式。”村民符福明说。
文昌是著名的侨乡,公坡镇尤为典型,这是一个只有约1.2万人的“小镇”,海外华侨却有2.4万余人,分布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春节,即便只有一半华侨回乡过年,人口也会比平时多出一倍。
洒扫门庭、贴对联、放鞭炮、宰杀文昌鸡、准备全家的团圆饭……热热闹闹忙碌的场景,让潘梅英想起从前的岁月,她小心翼翼捧出一直珍藏的老照片来翻看,里面有孩子们小时候的全家合影。
“看,这是我孙女,今年34岁,在丹麦生了两个小曾孙,他们都会讲海南话哩!”老人家一边看一边说。一旁的符福全笑着接话:“那当然!海南话是我教她们的。女儿从小我就告诉她,你必须会讲海南话,因为你的祖宗、你的老家在海南!”
符福全一家在丹麦定居后,曾经将老母亲接到丹麦一起生活,但是老人家待不习惯,不到两个月就要求回海南。如今,潘梅英常住公坡镇墟,平时主要由她的小女儿负责照看。符家的老宅原本由符福全祖父修建,2014年,不幸被强台风“威马逊”打坏。为修建祖屋,两年前,他专程回乡待了4个月。“就算以后没什么人住,但房子也要好好的,无论何时回来,都还有家的感觉。”符福全说。
除了修建祖屋,文昌的华侨同胞还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离宝蓝仔村不远处的英敏学校,是由华侨陈文民先生捐资兴办的。
“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巨变。”符福全说,回想他刚出国的时候,海南的经济还较落后,村子还没有修路通电,村道崎岖狭小,外面的车子根本进不来,现在不同了,硬化的水泥路几乎通到每家每户,电网、互联通信网络全部覆盖,乡村面貌越变越美。
走在村口挂着红灯笼的榕树下,符福全掏出手机轻轻一点,便可浏览文昌本土以及世界各地的新闻。“看,之前火箭在文昌发射时的情景,我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丹麦的朋友们都能看见。”他开心地说着,自豪在他的眼角溢现。 (本报文城2月21日电 记者 李佳飞 通讯员 杨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