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再興,1940年出生在安溪縣蓬萊鎮蓬溪村的一戶普通農村家庭。二十世紀40年代的中國農村,“滿目蕭然,百廢待興”。柯再興的父母因家庭經濟困難,無力供養兩個兄弟同時讀書,為了能讓大哥就讀安溪一中,剛念完初小的柯再興主動提出輟學,回家幫助父母種田。為了幫助家庭增加收入,年紀小小的再興就跟著父母上山下田,挑石頭,墾荒地,犁田耙地,挑糞種菜,插秧施肥,割山芼,養家禽,樣樣做過。二十來歲時,柯再興就成為一個勞動的能手,在生產隊裡樹立一定的威望,深受隊員們的信任,他當過生產隊長、記工員、倉庫保管員、出納等職務。柯再興為人善良樸素、憨厚誠實、正直無私,處處為生產隊員著想,深得鄰里鄉親的擁護和愛戴。他記工、做出納、做倉管,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從不記糊塗賬,群眾都很信任他,後來,還被推選兼任村委委員。
為創立“溪頭老人慈善基金會”奔走
柯再興從小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在農村裡摸爬滾打,經受過了貧窮,經歷過了風吹雨打,知道農村的老人不容易,是弱勢群體,養老問題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0世紀70年代,剛經歷過“十年浩劫”的中國社會,還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不少人食不果腹;有的多子女家庭,遇到困難,沒有外援,生活難於維持;有的人春節沒錢給孩子添一件新衣服,讓孩子開開心心。鄉賢柯和巒先生從四川返回家鄉,目睹這種情況,憂心忡忡,心急如焚。柯再興和柯和巒有著相同的想法,一心想著如何能幫助家鄉人解決實際困難。
有一次,新加坡僑親柯隆美先生回鄉省親謁祖,柯再興陪同他從進來中學旁邊的農舍小路經過,偶然聽到兩位老夫妻在吵架,罵得很凶,他們停下腳步,細細一聽,原來是臨近春節了,家裡只有三塊錢,一個說要買點肉來祭祀祖先,一個說要留著明年給孫子交學費,為此大吵。柯鎮安推開這戶人家破舊的大門,送給老夫妻2元錢,讓他給自己添一件新衣服,買一些春節的粿品,祭祀祖先,好好過節。老夫妻含著眼淚,千恩萬謝。柯再興給柯隆美先生提議,如果能籌集到一筆資金,建立“魁頭老人基金會”,每年春節前給予60歲以上老人發一個紅包,幫助老人過好春節,這對老年人來說將是一件非常幸福非常愉快的善事啊。柯隆美先生表示贊同,返回新加坡後,立即發動僑親踴躍捐資,為家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送紅包,讓老年人過一個歡樂的新春佳節。
1978年,在柯隆美先生等鄉賢的積極推動和籌集下,蓬溪村成立“魁頭柯氏老人基金會”,這是全縣最早成立的老人基金會,共籌集叻幣19萬3千多元,後來經過四次擴充,資金不斷擴大,把本金存入中國人民銀行,存本取息,利息分發給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每人100元,作為過年的紅包。 1978年,全村60歲以上老人有184人。1988年248人,1998年391人, 2018年844人,2019年870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醫療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口也不斷增加,銀行利息不高,老人基金會面臨資金困難,必須想辦法擴大基金。經過與僑親柯隆美、柯中秋、柯鎮安、柯寶國等先生商議,決定購買蓬萊鎮工商所八間店面,共841600元;購買蓬萊供銷社商場樓房,共1245000元,這些成了“魁頭柯氏老人基金會”的固定資產,收取店租,租金主要用於給六十歲以上老人分發過年紅包,一部分用於支付購買店面的不足資金及店面裝修費用。2007年-2016年,“魁頭柯氏老人基金會”共收取租金173萬多元。四十多年來,“魁頭柯氏老人基金會”每年春節都給60歲以上的老人送100元紅包。紅包金額雖然不高,但是“魁頭柯氏老人基金會”的滿滿情義讓每一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感到心裡暖融融的,代表一份溫暖和祝福,也增添了新春佳節的喜悅心情。
目前,“魁頭柯氏老人基金會”資金已達到198萬多元。
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良好的家風可以影響孩子的的性格、氣質、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風傳承是良好的社會風尚健康發展的前提,弘揚良好家風家訓傳承,體現了時代精神。已是耄耋之年的柯再興,兒子、孫子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他賦閒在家,不甘心這樣虛度時光,他要發揮餘熱,他要化作一片夕陽紅,為鄉里鄉村做點事兒。
柯再興敬祖愛親,愛護文物,熱心傳統文化,1995-1996年,他參與發起重修續修《柯氏族譜》,並承擔起採集的任務。族譜又稱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盛世修譜,是我國的一個優良傳統。柯再興進村入戶,走遍全村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戶人家,詳細瞭解家庭成員,名字、性別、出生年月、主要事跡等都詳細記錄。有時農民到田里勞動,沒有人在家,柯再興要走兩三趟,才能採集到這戶人家的相關資料,但是,他毫無怨言,無怨無悔。
柯再興熱心文化傳承,是宗族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的傳播者和推動者。他參與倡議和推動,1988年,柯氏海內外宗親籌集32萬多元,重新修建“瑞鵲流芳”祖祠,1989年落成。柯氏宗祠美輪美奐,流金溢彩,成為宗親逢年過節、上香進禮、緬懷先祖、激勵後代、團結族人的神聖殿堂,成為人們旅遊、休閒、朝拜的聖地,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窗口。2000年12月,柯氏宗祠被評為“泉州名祠”,為柯氏後裔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文化遺產。柯氏宗祠是家族的血脈之根,是柯氏子孫追思懷祖的神聖殿堂。在柯鐵錚等宗親的推薦下,柯再興負責管理“魁頭柯氏老人基金會”,他每年逐個造表、登記,並分發到每一個老人手上,還讓每個老人簽名或者壓手印,以示負責。柯再興一管就是四十多年,每一年的花名冊至今還在。一個個紅色的印章,象徵著海外僑親對家鄉老年人的關懷和厚愛,象徵著海外僑親對柯再興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柯再興還兼任看護柯氏宗祠,他雖然年事已高,但仍不忘初心,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堅持每天早早來到柯氏宗祠,開門、打掃衛生、燒水泡茶,迎接各路宗親和外地遊客,向客人講解柯氏宗祠的歷史故事、文化傳承,講紅色故事,傳播正能量。
柯再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目光遠大,躬親垂范,退而不休,十年如一日,始終熱衷於宗親事業,熱衷於傳播傳統文化、家族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他親力親為,長期關注支持家鄉公益事業。柯再興教育子女、孫輩,弘揚敦親睦鄰、勤儉節約、樂於奉獻的優良家風,深受當地民眾的好評和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