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江甜蜜产业链:打造中国甜食之都新愿景

2024年07月06日 15:5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7月06日 15:52

  (通讯员 兰萍 邹蕾)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甜在内江”。“内江甜”,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感觉、一种记忆、一种享受。

  内江市市中区汉安糖草·甜源蔗乡是“内江甜”的代表之一。“红糖玉米酥,这个美味组合很特别!”汉安糖草董事长马淑华总是拿出这道“镇店之宝”款待八方来客。她说,公司成立起就以“蔗糖”为媒,致力于开发拳头产品、热门产品,不断寻找利润增长点,从最初生产古法红糖、鲜榨甘蔗汁等至今,已拥有红糖玉米酥、花生酥、芝麻饼以及甘蔗酒等各类产品20余种。

  “我们结合内江制糖业的发展史,着力打造以甜文化为内涵,集科普、参观、体验为一体的高品质、综合性全产业链研学基地。”马淑华介绍,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汉安糖草还积极开发文旅研学项目,研学基地目前设有种植、采摘、熬制红糖、蔗渣造纸、扎染等体验项目。

  在甜源蔗乡游客中心,导购员张阿姨热情地向游客推介“甜食产品”。“我是2020年入职的,每个月工资有两三千元,家门口上班很开心。”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据了解,汉安糖草不仅通过甘蔗收购带动龙门村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还为当地村民带来近100个岗位,每年支付劳动报酬300余万元。为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汉安糖草还流转闲置宅基地及闲置住宅,用于建设文旅配套设施,17户农户从中获得租金收益,有效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一根甘蔗两头甜!“村里种的甘蔗都直接送往汉安糖草,进行加工熬制。”龙门村党总支书记罗家元介绍,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该村自2022年起就和汉安糖草签订收购协议,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产业,促进农户增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村共种植甜城21号、甜城蜜蔗等多个甘蔗品种200余亩,并逐步向周边延伸。

  缘何“内江甜”?这还得从内江的历史说起——

  内江“甜味”悠长,隋唐时就有种植甘蔗的记载,清代时同福建、台湾并称全国三大糖业基地,民国初期糖产量占全川70%、全国48.46%。

  追根溯源,1716年值得被记住。那一年,来自福建的曾达一将家乡的甘蔗带到内江,在当时的龙门乡梁家坝开始种植甘蔗,随后曾氏因糖致富,并带动周边乡邻竞相种植,内江300年糖业发展史就此拉开序幕,“甜城”之“甜”源源不断。

  新中国成立后,内江糖业迎来大发展,在国内外具有更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新中国编辑并正式出版的1979年版《辞海》第439页中,载入“甜城”一词,“甜城内江”得到正式认定。

  巅峰时,内江的糖坊和漏棚可谓“星罗棋布”,达到3000多家,有“三里一糖坊,五里一漏棚”之说,本地的甘蔗种植面积高达22.2万余亩,“甜城”美誉由此声名鹊起。

  内江糖业多次迎来发展高峰,从依托产糖衍生物开办现代化酒精厂,再到内江糖厂建成投产,内江糖业见证了内江城市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的历史。

  在发展历程中,尽管内江糖业曾一度陷入困境,但“甜蜜”的基因却一直在内江人骨子里代代相传。

  2022年底召开的内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深挖甜城文化,做强“甜味+”产业,打造“中国甜食之都”。自此,内江开始正式“起笔”,全面续写这篇以“甜”为主题的宏大“文章”。

  汉安糖草的发展,正是内江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做强“甜味+”产业的缩影,300多年积淀的甘蔗种植与制糖历史跨越时空,在龙门镇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新的“甜味”,“甜城”一词在内江糖业发源地也有了新表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