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傳染性更強的 SARS Cov2 Delta 變體(以前是印度)的威脅可能會延長疫情大流行和檢疫限制,這將使菲律賓成為長期經濟創傷的“輸家”,並將潛力保持在疫情前以下。據智庫週二(7 月 27 日)稱,這一水平將持續到 2025 年。
穆迪分析高級亞太經濟學家卡特裡娜·埃爾和副經濟學家戴夫·奇亞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菲律賓在過去一個月放鬆了限制,但由于 Delta 變種已經到來,每日感染率上升的可能性很高。”
由于 Delta 變量的風險,穆迪分析公司表示,菲律賓需要額外的財政刺激來完成繁重的工作。
穆迪分析公司表示:“菲律賓可能很快會再推出 36 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以將政府下調的 2021 年 GDP 目標保持在今年 6% 至 7% 之間。”
“即使菲律賓即將出台這一最新一攬子計劃,我們仍認為我們對 2021 年 4.9% 的現有 GDP 預測存在下行風險,”穆迪分析公司表示。它指的是在國會待決的擬議 Bayanihan 3 法案。
在另一份報告中,總部位于英國的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預計到 2025 年,菲律賓和印度“由于投資急劇下降和失業率上升,將遭受特別大的損失”。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亞洲經濟學家 Sian Fenner 表示,在整個亞太地區,2025 年的地區 GDP 預計將比疫情前的估計低 2.9%,即 7000 億美元。
牛津經濟研究院在其經濟創傷記分卡中表示,“印度和菲律賓是主要的輸家,與疫情前的潛力相比,四年後的 GDP 水平估計將下降 8% 以上”。
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我們的記分卡支持我們的預測,即到 2025 年,相對于大流行前趨勢增長,印度和菲律賓的產出將出現最大降幅。”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估計顯示,相對于大流行前的預期,印度和菲律賓 2025 年的 GDP 缺口將相當于疫情損失的 1.5-1.75 年的增長價值。
“排在我們記分卡底部的是印度、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自從大流行爆發以來,這三者都在努力控制疫情,”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
“與此同時,考慮到印度和菲律賓的封鎖措施的嚴格性,他們的財政應對措施都很薄弱,”它說。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估計顯示,菲律賓用于抗擊 COVID-19 的直接財政支出僅佔 GDP 的不到 2%,僅高于該地區的印度和越南。
“這導致我們大幅降低了投資和就業預測,”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
“事實上,2021 年第一季度對菲律賓的投資仍比 COVID-19 之前的水平低 25%,第二季度的失業率幾乎是疫情前的兩倍,”它說。
牛津經濟研究院在其長期經濟創傷記分卡中根據五個指標給菲律賓打了 1.2 分——危機年經濟活動增長下降;恢復潛在的 GDP 驅動因素;與健康有關的疤痕;經濟結構;和政策抵消。
在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涵蓋的 14 個國家中,菲律賓的整體疤痕評分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