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注意的是,希拉裡在講話中使用了“西菲律賓海”一詞代指“南海”這個國際通用名稱。這是第一次由美國高官使用這個未被國際社會接受的單方面主張的名稱,雖然之後美方明智地沒有再用這個名稱,但是希拉裡當時偏袒菲律賓的態度顯然給阿基諾政府壯了膽。“黃岩島事件”發生後不久,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外長羅薩裡奧等政要頻頻對外宣稱,根據《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將在南海支持菲律賓抵禦“外來武裝進攻”。
確實,根據1951年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美國有條約義務向陷入衝突的盟友提供支持,同時,美國需要在危機狀態下向外界展示履行承諾的信譽,這也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黃岩島並不在該協定防禦的地理範圍之內,從法律上講,美國沒有在黃岩島協防菲律賓的義務。另外,基於政治考慮,美國作為一個老道的全球性力量,也不會被輕易捲入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局部衝突。
所以,美國對黃岩島的心態是矛盾的,一方面擔心給予菲律賓過多支持反而會助長其危險動作,另一方面又擔心菲方在中方壓力之下完全退縮,損傷美國作為盟主的形象和地位,而中國力量的上升本身就被美國視為對自身力量的削弱。
因此,美國試圖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在外交場合多次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有效性,也強化了在外交和軍事上與菲律賓的互動。但是,美方同時也注意把握分寸,拒絕就發生衝突的假設情形做任何回應,強調“肩並肩”演習等軍事動作並不針對中國。時任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國防部長帕內塔等高官不斷表示,美國在爭端問題上不持立場,無意介入黃岩島事件。
美方的態度與菲律賓的期待有一定差距。在2012年4月30日美菲“2+2”會談後的記者會上,菲律賓外長羅薩裡奧承認,“美方已經明確表示不會介入黃岩島這樣的領土爭端”。
美國的“相對中立”和保持距離的態度,動搖了菲律賓繼續挑釁中國和長期對抗的決心。而且菲方進入潟湖的船體積比較小,一個多月在海上的持續折騰導致他們人困船乏,難以為繼,2012年5月下旬,菲律賓的態度開始鬆動。
“美國沒有任何參與”
與此同時,美方試圖調動地區其他力量牽制中國。
2012年5月24日我在柬埔寨金邊出席東亞峰會高官會,時任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約我見面,主動談到對黃岩島問題的關注,看起來菲律賓外長羅薩裡奧與他保持著相當密切的溝通,他很瞭解菲方觀點。當時坎貝爾表示希望菲律賓與中方和談,並且聲稱美方的根本目標是“防止地區出現動盪和發生新的危機”。
但是,讓我驚訝的是,在2012年5月25日正式的東亞峰會高官會上,坎貝爾當著中國代表團的面敦促東盟“團結起來抵抗中國,處理好自己後院的事情”,“向外部世界證明東盟存在的價值”。他如此陳舊和傲慢的語言,不僅讓我費解,也引發東盟外交官一片嘩然,茶歇時幾位東盟高官都對我感慨:“怎麼能這麼講話!”“他是天外來客嗎?”
坎貝爾發完言就去趕飛機了,次日我約見了美國代表團的副手助理國務卿幫辦帕特爾,要求他澄清美方發言,我問,哪裡是“後院”?是誰的“後院”?美國讓東盟對抗中國意欲何為?帕特爾倒是態度平和,淡化“後院”之說,重申美國在黃岩島問題上不持立場,也不鼓動東盟與中國對抗,他說“美方只是希望東盟給菲律賓一定的信心,讓其保全顏面”。
這期間我在許多國際場合都感覺到,外界對黃岩島事態嚴重關切,但是普遍不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也不瞭解中國人的想法。國際媒體充斥著菲律賓的一家之言,中國被描繪成一個欺負小國的霸道鄰居。我盡自己的可能說明事實原委和中方立場及主張,強調目前的關鍵是讓菲律賓公務船撤出黃岩島潟湖,讓中國漁民平安作業。
2012年5月30日至6月2日,我在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出席彼爾德伯格會議,在間歇期間與也來出席會議的基辛格博士交談。他以一位資深外交官的敏銳意識到,此事拖延下去會對中美關係帶來不必要的牽扯。他主動向我瞭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認真聽取了我對解決問題出路的意見,我甚至為他畫了黃岩島和潟湖的地圖來做詳細說明。他認為美國媒體的報道和官方的認識與我介紹的情況有比較大的差距,雙方應更好地溝通,避免誤解和誤判。
2012年6月1日坎貝爾專程從華盛頓過來,約我在會場附近的一家酒店會面,隨他而來的還有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亞洲事務主任麥艾文。坎貝爾還記得我對東亞峰會高官會上他的“後院”之說有意見,主動表示這個表述“不合適”,認識到有關問題的複雜性和敏感性,接受我當時的交涉。
他轉而談到黃岩島問題,情緒有點激動,表示不要低估美國對此事的敏感,以為其會置身事外。他希望盡快降溫而不是升溫,擔心事態繼續下去會加劇菲律賓和東盟的挫敗感,認為中國這樣的大國、強國在欺負自尊心強的小國、弱國。坎貝爾掌握的信息顯然基於菲方的通報,他認為是中方在增派更多裝備精良的執法公務船施加壓力,並在潟湖口構建纜繩屏障使得菲政府船無法離開。他們拿出的衛星照片顯示潟湖口有攔截屏障。
我耐心聽他講完,在回應之前,提出一個一直縈繞心頭的問題:菲律賓海軍為什麼會這樣大膽地挑釁中方?菲方曾經解釋說,那艘海軍艦隻原本是去觀察朝鮮發射的導彈的,這顯然不能自圓其說。我的問題是:“美方在黃岩島事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當然,”我說,“若你不便回答,我也理解,若能回答,希望講真話。”
我與坎貝爾也算是相熟了,而且我們都性情率直,是可以對話的,所以我這樣直截了當地問他並不顯得冒犯。他也很坦率地回應說:“我可以很負責地說,美國沒有任何參與。”他的這個回答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中方對黃岩島事件的判斷。
我向坎貝爾等人仔細介紹了整個事件過程,尤其菲方的無理行為和拒絕外交對話的做法,談到對現場局勢的分析。我尤其強調,中方漁民在潟湖內屬於正常作業,沒有任何武裝,菲律賓武裝公務船須撤出潟湖,從而冷卻事態,防止發生衝突。至於潟湖外的中國公務船,我說:“菲方違約在先,挑釁在先,中方無法再相信菲律賓,決心保持公務船對黃岩島的警戒,防止將來發生新的挑釁。”在事實面前,坎貝爾也承認中方是在做出反應,但是希望中國作為大國,不宜反應過度。
美方一再強調無意在中菲之間斡旋,表示中方顯示的態度東盟國家已經明白,應盡快冷卻事態,因為幾天後,2012年6月8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將要到訪華盛頓,讓中菲衝突成為訪問焦點不符合美方的接待意圖。對美方來說,能在此前解決這個難題至關重要。
坎貝爾接受了我的觀點,即菲律賓公務船撤出潟湖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但是他希望中方公務船也能撤出。
我未獲授權,不可能做任何承諾,但是中國公務小艇進入潟湖是為了保護漁民不受菲方武裝公務船的威脅,如果菲方撤出,中方公務船也沒有必要繼續停留在潟湖內。
確實,中方公務船通常都是在潟湖外面執法,鮮有進入潟湖的。坎貝爾告訴我,美方將明確要求菲方“小心處理此事”,同時希望菲方採取行動後,中方也能下令撤出相關船隻。坎貝爾與菲律賓外長羅薩裡奧是好朋友,他很快成功說服了菲方撤出潟湖內的船隻。2012年6月3日,我離開美國回國,在去機場的路上接到坎貝爾的電話,他說菲律賓公務船已經撤出潟湖,懇切要求中方也盡快撤出。我回到北京的時候,相關部門已經在評估潟湖內的局勢,確認菲律賓武裝船隻已經撤出潟湖之後,開始調度中方公務小船也離開潟湖。菲律賓外交部公開確認,雙方公務船隻於2012年6月5日全部撤出黃岩島潟湖。
“你操縱了我們”
入夏,南海全面進入休漁期。中國在南海的伏季休漁政策是從1999年開始實施的,因為南海海域的捕撈強度超過了資源再生能力,漁業資源持續衰減,主要經濟魚類大量減少。伏季休漁制度是中國維護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改善海洋漁業生態環境,保障漁民群眾長遠經濟利益。
2012年5月1日起,北緯12°以北的南海海域全面進入海洋伏季休漁期,持續到2012年8月16日。休漁期間漁船一律停港、封網。黃岩島事件干擾了中國漁民在這裡的作業,經過一段延期,黃岩島潟湖漁場也進入休漁期,中國漁船相繼離開黃岩島潟湖。
在“黃岩島事件”的高熱階段,出於安全考慮,已經有中國遊客取消旅行預訂,菲律賓媒體還傳出將發生反華示威的消息。2012年5月10日,中國國家旅遊局發出旅遊安全提示,特別提醒遊客,除非必要,近期應暫緩前往菲律賓旅遊。多家旅行社通過為遊客轉換訪問目的地、勸退、全額退款等措施,暫停組織赴菲旅遊。
同時,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主動緩解兩國之間的氣氛,於 2012年5月10日任命了兩位中國事務特使,派他們訪問北京,其中一位是華裔人士李永年,另外一位是塞薩爾·薩拉梅亞。他們表示菲方希望翻過這一頁,恢復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這讓我們有機會向他們全面介紹黃岩島屬於中國的歷史經緯和中方對黃岩島爭端的看法。
雙方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談話基本保持冷靜和理性,都希望中菲的人文經貿往來不再中斷。我在會見兩位特使時,說明了這次事件在中國公眾中引起的憤怒情緒和對雙方交往帶來的影響,表示中國希望和菲律賓維持友好的雙邊關係。他們的訪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方的緊張氣氛。
然而,菲律賓政府的聲音並不一致。
菲外長羅薩裡奧繼續到處渲染,說是中方要求美方對菲律賓施加壓力撤離船隻,而自己伺機佔據了黃岩島。羅薩裡奧顯然是為他繼續興風作浪、籌備提請南海仲裁做鋪墊,而他最重要的假設是菲律賓擁有黃岩島,現在被中國佔據了。菲方在黃岩島事件前後炮製出對黃岩島的新“主權依據”,稱“菲律賓自獨立以來就對黃岩島實施了有效佔領和有效管轄”。
當時我在與坎貝爾的談話中把這些情況說得很清楚。不過他對黃岩島的地理條件和細節瞭解多少是個疑問,從事後的表態看,美方對羅薩裡奧關於中方不履行承諾撤船的說法是同情和接受的。坎貝爾曾經當面對我說:“是你成功地操縱了我們。”在這樣的認識的影響之下,中方被描繪成缺乏誠信的一方,在美國和菲律賓,人們普遍認為是中方不履行共同撤走船隻的承諾,伺機佔據了黃岩島。
菲方和美方散佈的這種錯誤的信息和認知是不符合事實的,如果依據這樣的認知進行決策,更是危險。事實是,2012年,面對菲律賓軍艦在黃岩島海域對中國漁船和漁民的威脅、挑釁,中方派出海監和漁政船隻巡航黃岩島海域,保護中方人員和財產安全。“黃岩島事件”之後,菲律賓對黃岩島的野心並未打消,仍然堅持派小型武裝公務船在黃岩島潟湖內威脅中國漁民作業,迫使中方也派出小型公務船進入潟湖,雙方形成對峙,造成衝突風險。我與坎貝爾討論的正是潟湖內的問題,而沒有涉及潟湖外的事情。2012年6月初,菲律賓的小型公務船從潟湖撤出之後,中方的小型公務船也離開了潟湖。
因此,從事件的經緯看,不存在中方“欺騙”的問題。現在,中菲再度回到對話與合作的軌道,重新回顧一下這段經歷是必要的。
國土,寸土不讓
中國與菲律賓兩國友好源遠流長,中國對兩國分歧的處理也一直照顧到菲律賓作為長期友好鄰國、兩國人民感情深厚的現實。2012年菲律賓海軍在黃岩島的挑釁事發突然,但是在整個處置過程中,中方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和善意。
在南海的領土和海洋權益問題上,中國堅持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分歧,而不選擇用軍事手段解決,非不能為,而是出於對周邊環境的愛護和對鄰里關係的照顧。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通過與當事方的直接談判和與東盟國家協商,比較有效地控制住了爭議的擴大與發酵,維持住東亞地區總體和平穩定局面。相較於世界上許多地區發生的衝突和動盪,東亞國家對分歧和矛盾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是成功的。
但是,中國立場的重要基礎是保持對固有領土的主權,這是決不能動搖的。任何國家試圖採取新的侵害中國主權和權益的做法,必然會遭到中國的強烈反應和反制,2012年的“黃岩島事件”即是一個值得相關各方警醒的教訓和例證。菲律賓對黃岩島不曾擁有,中國尊重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也不會允許丟失一寸國土。菲律賓是中國的近鄰,許多問題不是不可以商量解決,但是一切努力都應該建立在誠實信任的基礎之上。
2016年8月10日至11日,我與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的香港會面進行得積極和熱烈,與我一同參加這次會面的吳士存先生是中國南海研究院的院長,對南海問題的歷史經緯非常熟悉,他的加入讓我們的討論更加專業。我們坦率地圍繞南海緊張局勢交換了意見,彼此都認真聽取了對方的意見,增進了相互理解。在會議結束時,我們達成了七點共識。在拉莫斯的提議下,雙方向外公佈了共識的內容,這在兩國都受到了歡迎。我們在共識中強調,雙方都深刻地認識到“建立信任對於中國與菲律賓之間長期有益的關係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與拉莫斯達成的七點共識的內容:(一)鼓勵進行海洋生態保護;(二)避免緊張局勢和促進漁業合作;(三)開展禁毒和反走私合作;(四)打擊犯罪和反腐敗合作;(五)開拓增進旅遊合作的機會;(六)鼓勵便利貿易和投資的措施;(七)鼓勵就共同關心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二軌(智庫)交流。
我們主張兩國“要本著四海同心的精神,推動中菲之間的和平與合作”。我尤其喜歡“四海同心”這個概念,希望兩國關係未來的路能走得更加順利和平坦。
離別之前,拉莫斯鼓勵我寫下“黃岩島事件”的經緯,讓更多人瞭解。他說,菲律賓很少有人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了避免我們兩國關係因為誤解而倒退,傾聽中國人的聲音是很重要的。他表示,如果我能寫出來,他會推薦給菲律賓的刊物登載,應該讓更多的菲律賓人瞭解中方的看法和敘事。這篇長文章就是在香港會面之後寫的,真誠希望這將有助於增進瞭解和理解,維護南海的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