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文昌:从侨乡渔村蝶变到全球航天新坐标

2025年04月09日 23:3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09日 23:32

  本报海南文昌讯:当长征八号火箭的尾焰划破椰林上空的晨雾,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正以“双工位发射”的硬核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商业航天的加速度。4月8日,来自12个国家的海外华媒人、侨领侨青、知名网红走进这个侨乡小镇,见证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如何从椰风海韵中崛起为全球航天产业新地标。  

  双工位启航:火箭发射进入"快车道"  

  2024年11月30日,长征八号火箭在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二号工位首飞;2025年3月12日,一号工位以"一箭十八星"再创纪录。如今,这座占地1.6万亩的发射场,正以“7天发射、7天恢复”的快速测发能力,开启高密度发射时代。

  全产业链生态:从椰林到太空的跃迁  

  在占地83平方公里的航天城里,卫星超级工厂正进行设备调试,这个亚洲最大卫星生产基地预计年底前下线首颗卫星。"我们实现了卫星'出厂即发射'的突破。"海南航天城产业投资控股公司负责人指着沙盘介绍,火箭装配厂房、遥感数据服务平台等20余个重点项目已投入使用,形成"火箭研制-卫星应用-数据服务"的完整链条。  

  侨乡新貌:航天经济激活"蓝色引擎"  

  距离发射场15公里的龙楼镇,见证着航天赋能的乡村振兴奇迹。"云卷云舒"民宿主理人祝影说:在火箭发射季,其客房已全部满员,配套的赶海体验、星空露营项目让游客平均停留4.2天。

  全球竞合:低纬度发射场的战略价值  

  "这里离赤道最近,火箭运载效率比内陆发射场高15%。"负责人重点强调其区位优势。随着金砖国家遥感数据中心的落地,文昌已构建起覆盖"一带一路"的卫星数据服务网络。在航天超算中心,来自东南亚的遥感数据正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流通。  

  未来图景: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站在航天城观景台远眺,38平方公里的"四基地一中心"规划区塔吊林立。2025年,这里将建成国内首个低空经济示范区,开通琼州海峡跨海无人机物流航线;到2027年,商业发射频次将提升至每月3次,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投资文昌,最好的机会就是当下。"

  夕阳西下,发射塔架的剪影映照着南海。从归侨带回咖啡种子的侨乡小镇,到全球商业航天版图的新坐标,文昌正以"陆海空"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星辰大海"传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