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蒲公英:我的寫作生涯

2025年04月13日 17:1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13日 17:18

  從我開始向華文報刊投稿以來,已有六十一個年頭了。

  從第一篇習作見報至今,每篇都剪下留存,至今已剪存,分成了九部《吳梓瑜創作》。

  第一部從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七日至一九七0年三月九日見報的習作,共有二十六篇散文與詩歌。

  我的第一篇習作發表於當時的華僑商報每逢週日出版的《華僑週刊》裡的學生園地。當時我確實是一個名附其實的學生。

  我的第一篇習作是篇六百多字的作文,名叫《老司機》,用筆名蕭辛子,也曾用映英、吳梓、歆雁發表。第二部是一萬五千多字的短篇小說:《夕陽》,於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發表於《華僑週刊》,第三部也是短篇小說:《門欄》,獲《大中華日報》主辦的《五十八年度菲華青年小說創作比賽》第九名。民國五十八年是公元一九六九年,當時任大中華日報文藝副刊的編輯是林騮老先生。他老人家也負責出版《菲華創作》。收入了該次獲獎作品共十六篇。我的創作剪報第四部也是短篇小說:《愛的心花》發表於菲律濱大中華日報《長城副刊》。

  一九七0年十月十九日的《長城副刊》。第五部作品剪報,曾用本名、凌敏、吳梓、歆雁...。.等筆名。大部份還是用我從小發表創作的筆名蒲公英。在那薄薄的作品剪報集裡,收入了從一九七0年至一九七一年間的作品剪報。我曾試著翻譯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Leo Tuistoy)的短篇小說《那裡有愛,就有神在》,以及一篇短篇小說《老人》。那都是一九七0年的創作。從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二年停筆,一直到一九八三年九月才再重新拾起生了锈的筆,在一九八三年九月至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只創作了五十二篇習作。那時的作品於世界日報的《詩》文藝副刊,當時的世界日報文藝副刊,每逢週三出版《文藝副刊詩之頁》,由已故詩人云鶴主編,當時用云瑜、吳歆。時間是:一九八三年九月至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在那第六部《吳梓瑜創作》剪報集共收五十二篇。第七部創作剪報收入了一九八五年的作品,曾用筆名莘荻,以及本名發表悼念我那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他的生命定格在六歲有餘七歲不足裡,那篇我流著眼淚寫下的新詩《我的孩子》,我的二兒子韶蔚逝世後第二天,那時一九八五年三月士日。我那可憐的孩子,是我與老伴心頭永恆的痛。我用本名發表於世界日報文藝副刊的《新潮文藝社》。第一一九期。第八部作品剪報收入了發展於椰風文藝社主編的《椰風》復刊第六十二期的詩作《想飛》,當時的《椰風》由已故老詩人若艾編輯。於世界日報的《文藝副刊》。時是一九八六年一月三日。在那部剪報集中發表了一九八六年三月三十一日的新詩《故國行訪華詩抄》組詩,那次菲律濱新潮文藝社組織破天荒第一遭菲華文藝團體尋根之旅,當時成員有:陳恩、柯清淡、江一涯、英奇、蒲公英、曉陽與高月兒,如今已離開人間的仝人有:英奇、陳恩與高月兒,想起他們不勝悕憈感嘆。

  作品剪報最後一本是第九部,可以說是一部詩作剪報。都是一九八七年的詩作,裡面有一首《十年》紀念父親逝世九週年的詩作。發表的詩作再也沒用其他筆名。這本作品剪報集裡收有世界日報文藝副刊主辦的“一九八六年度世界日報文學詩獎得獎名單。

  該詩獎分小說獎、散文獎、詩獎。

  我在散文獎以《公英閣小札》敬陪佳作獎五名中的倒數第二,詩獎以《潮》得佳作獎。

  我那第九本作品剪報,收有新詩、短篇小說、散文。

  從二0一四年一月十四日開始訂期寫雜文專欄《公英閣小札》每週一篇,十年來從未間斷,固定每週一篇。

  我已將是八旬老翁,耄耋之輩,還能寫幾年不甚了了。總之我下定決心寫到手握不住筆,老編不要我的稿子時,那就是我停筆之日。

  2025年4月7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