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陳淳淳:閩南文化對菲律濱華人華僑的影響

2025年04月09日 00:3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09日 00:36

  菲律濱與中國一衣帶水,歷史上有大量的中國人移民到菲律濱,其中,來自中國閩南地區的移民及其後裔在菲律濱形成了獨特的華人華僑群體。閩南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分支,在菲律濱的華人華僑社會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語言、習俗到思想觀念等各個層面都能看到其印記。

  明末清初以來,由於閩南地區人多地少、戰亂頻繁等原因,大量閩南人移民到菲律濱。他們帶著家鄉的文化、習俗和語言,在菲律濱落地生根。這些移民在新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族群社會,將閩南文化直接帶到了菲律濱。例如,在馬尼拉的唐人街,閩南建築風格、傳統店舖招牌等隨處可見,成為閩南文化在菲律濱的標誌性象徵。

  閩南文化強調家族的重要性和家族成員之間的緊密聯繫。在菲律濱,華人華僑也保持著強烈的家族觀念,家族成員之間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在商業活動中,家族企業的形式也較為常見,家族成員之間傳承經營理念和技藝,維護家族的聲譽和財富。這種家族觀念的延續,使得華人華僑社會內部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結構,也為閩南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菲律濱華人華僑社會中存在眾多的民間組織和社團,這些組織帶有濃厚的閩南文化色彩。它們不僅是華人華僑聯絡感情、互幫互助的平台,也是傳承和推廣閩南文化的載體。這些社團經常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如在中國傳統節日的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舉行富有閩南特色的文藝活動,讓更多的華人華僑尤其是年輕一代能夠接觸和瞭解閩南文化。同時,社團也在社會公益、教育醫療等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提升了華人華僑社會在當地的整體形象。

  自古以來,閩南地區就與菲律濱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商人在兩地之間穿梭,不僅帶來了商品,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曾經閩南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在菲律濱深受歡迎,而菲律濱的香料等也進入閩南市場,在這種雙向貿易中,閩南文化隨著商品的流通傳播到菲律濱,菲律濱的文化也在貿易過程中對閩南地區產生一定的反向影響。閩南地區有著悠久的商業傳統和獨特的愛拼敢贏的創業精神,這種精神在菲律濱華人華僑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華人華僑憑借勤勞、智慧和敏銳的商業洞察力,在菲律濱的商業領域中取得了顯著成就。華人經營的行業涵蓋了零售、餐飲、金融、房地產等多個領域。例如,在菲律濱的商業中心馬尼拉,許多大型商場、超市都是由華人華僑經營的。這種商業上的成功,既得益於他們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閩南文化中商業精神的激勵。

  在菲華社會,閩南語長期作為主要的交流語言被廣泛使用,老一代華人華僑在日常生活中依然習慣用閩南語進行溝通,這使得年輕一代能夠從小接觸到家鄉的語言,增強了他們對自身文化身份的認同。例如在菲律濱的一些傳統閩南籍華人家庭中,長輩與晚輩之間用閩南語交流日常生活瑣事,傳承著家鄉的語調與詞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菲律濱華人華僑在保留閩南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菲律濱當地語言(如 Tagalog 語)和英語的影響,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混合用語,這種語言融合體現了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結果,也反映出菲律濱華人華僑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適應與創新。

  菲律濱華人華僑的飲食中保留了大量閩南特色菜餚,如炒米粉、閩南鹵面等。在菲律濱的一些城市,有專門的閩南餐館,這些餐館成為傳承和推廣閩南飲食文化的重要場所。即使是在家中,許多華人家庭也按照傳統的閩南食譜烹飪日常飲食,讓後代品嚐到家鄉的味道。

  閩南文化對菲律濱華人華僑有著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從語言到習俗,從宗教信仰到家族觀念,從文化認同到社會行為,再到經濟發展,閩南文化如同一條無形的紐帶,將菲律濱華人華僑與祖籍國緊密相連。華人華僑作為閩南文化的傳播者和傳承者,在菲律濱這片土地上,通過與本土文化的融合與交流,使閩南文化不斷發揚光大,同時也為菲律濱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貢獻。

  2025年4月7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