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鴻:奶奶,我想對您說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07日 23:41
清明時節雨紛紛,3月31日,我和老伴、女兒女婿、兩個外孫女及弟妹冒著濛濛細雨回家鄉為奶奶和爺爺掃墓。不知是不是奶奶天上有知,前一晚我們在夢裡相見,我夢見奶奶向我走來,還是那個清瘦且慈祥的模樣,我向奶奶跑去,抱住了奶奶,想和她說很多話,也許是太激動,卻從夢中醒來……
我出生於新中國成立前一年,出生後不久,父母就因忙於工作把我放在老家由奶奶照看。奶奶對我這個長孫寵愛有加,悉心照料。那時,爺爺還在菲律賓謀生,奶奶獨自一人撐起這個家。
在家鄉,丈夫在南洋的叫“番客嬸”,可奶奶一點也不像“番客嬸”。與她年紀相仿的很多“番客嬸”都裹小腳,她卻是大腳,因為得下地勞動。聽大人說,抗日戰爭時期,僑匯中斷,是奶奶用瘦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甚至不惜將僅有的一枚戒指賣掉,供我父親上學讀書。
新中國成立後,我父母都有工資收入,家裡經濟好轉,奶奶仍然堅持種地。記得有一次,那是我五六歲時,奶奶帶著我下地幹活,不小心跌到2米多深的山溝裡,躺在地上起不來。我一看嚇壞了,衝到奶奶身旁,想要扶她起來,但無奈力氣太小,根本扶不動。我急了,對她說,奶奶我跑回去叫人來吧。奶奶說不要,躺一會兒再起來。最後,還是奶奶自己掙扎著站起來,牽著我的手回家。過後,她逢人便說,“我這孫子我沒白疼他,我跌到溝裡他一直想跑回來叫人……”而實際上,小時候的我,被奶奶寵壞了,不僅任性,對奶奶也經常無理取鬧。
奶奶不僅勤勞,而且心地善良。我們家在村頭,在我的記憶中,以前凡是來要飯的,奶奶總是有求必應,寧可自己吃不飽,也要讓要飯的吃飽。
7歲時,父母把我和奶奶接到他們工作的城裡,讓我上幼兒園。我不願上幼兒園,不願離開奶奶,奶奶居然帶著我一起上幼兒園。1958年,爺爺從菲律賓回國養老,奶奶帶著我的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回家鄉與爺爺團聚。那時,學校一放假,我就吵著要回家鄉找奶奶;而開學前,我總哭著不願離開家鄉、離開奶奶。
都說好人一生平安,但這只不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1961年,長期的辛勞讓奶奶病倒了。在病魔的折磨下,原本就瘦弱的奶奶顯得更加虛弱。這一年年底,世界上最疼我的奶奶走了,我永遠失去了回報奶奶的機會。如今,我也成了爺爺,知道爺爺奶奶對孫輩的付出不求回報,但不能報答奶奶的養育之恩,卻成了我的終身遺憾……
奶奶,我想對您說,如今您的孫子孫女都生活得很好。我沒有辜負您的疼愛和期望,成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些年,我對家鄉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其中一個心願就是想回報您,因為這裡是您和爺爺長期生活、永遠安息的地方。奶奶,相信您能聽到我的心聲!
(2025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