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鼎安:門閥觀念不死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07日 14:43
門閥觀念,就是講出身、講家世、講成份。大陸在“文革”後再也不論家庭成份了,之前動不動就是查家庭成份,成份決定讀書、就業甚至婚姻。要是地主、富農那是十分可怕的。
在中國歷史上,魏晉以後的門閥制度更是嚴厲,因而許多人都要絞盡腦汁,竭力尋找個老祖宗來炫耀自己,以利於求取功名、找個好牽手。即使是名人學士也不例外。大詩人白居易原是龜慈國王族的,覺得不好聽,便自稱是戰國名將白起的後人;鮮卑族的名詩人元稹也認定北魏昭成皇帝為祖;就是著名的劉禹錫,本是出身匈奴族,卻說是緣自漢朝中山靖王劉勝一脈。門閥制度的劇烈,直至唐末黃巢起義才被推翻。五代以後也才出現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的現象。
然而,畢竟門閥觀念歷史悠久、根深蒂固,再加上人性的劣根、社會的變異,似乎未曾絕跡過,時隱時現、濃淡變幻,即使是新中國成立後也有所起伏浮沉。共和國伊始,打破封建包辦婚姻,倡導自由戀愛,少男少女們揚眉吐氣。幾十年風風雨雨、陽春白雪過去了,直至近年的“一切向錢看”“先富先光榮”,門閥觀念沉渣泛起,講錢講家庭,講官二代、富二代,講住房、小車、月收入……菲華從某種角度上看,要比大陸的中華文化傳統濃烈得多,而門閥的觀念似乎也濃了些,講究門當戶對。君不見有多少“好額人”親家也都是好額人。可憐有些剩男剩女只想進入豪門而誤了終身!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溫飽之後盼生活節節高,卻也無可厚非。見現實中有的菲律賓姑娘希望嫁給華人華僑;有的菲華少女想嫁給好額人。這有如多年前不少大陸女子想嫁給香港客。誰想這港客如今有的還不如大陸客!時過境遷、風水輪流轉。倒是有更多的人不沾這種門閥不追風,依然是我行我素、橄欖樹之戀自主自找得意的牽手,管你什麼家庭什麼地位什麼出身,“自我感覺”就好。雖不好額不富貴,日子卻過得平平安安,日起而作,日落而息,夫妻恩恩愛愛到永遠。當今大講“生活質量”,圖的不是榮華富貴、山珍海味,而是知足常樂,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