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濟衛:殺年豬與年文化(上)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1月19日 23:43
殺年豬是豫南老家過年的習俗。
人們都知道殺年豬,但很少知道殺年豬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過年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殺年豬,就是為了開心,為了熱鬧,為了來年運氣好,代表人們對新一年的期盼。
進入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置辦年貨。年貨,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期間家用的物品,所有在春節前整個臘月期間購置的物品統稱年貨。當然,香蠟紙炮是必不可少的,是為年三十祭祖時用的。然而,置辦年貨最為隆重和最有儀式感的莫過於殺年豬。
殺年豬是要請殺豬師傅的,我們那也叫殺豬屠戶,他們大都是職業屠戶,常年以殺豬為生。一般是三個人一個團隊,也有五個人一個團隊的,團隊的人員大都是父子或兄弟。平常都是在集鎮上支個肉架子,靠殺豬賣肉為生,遇到有紅白喜事人家要殺豬,就請他們過去。他們人員雖少,但個個精明強幹,都有自己的絕活。比如有人專俟殺豬,有人專褪豬毛,有人劈扇子肉,有人翻豬大腸,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屠戶家自備有殲刀、砍刀、剔骨刀、肉鉤、刨子、鐵鍋、槓子和繩索。殲刀顧名思義是用來殺豬的,長一尺半,刀尖細長,鋒利無比;砍刀是用來劈扇子肉和剁豬骨的;剔骨刀是用來切分肋條肉的;肉鉤是用來吊掛豬扇子肉的;刨子是用來褪豬毛的;鐵鍋是用來燒水的;槓子是用來掛肉鉤的;繩索是用來拴豬腿的。
屠戶師傅們在出門殺豬前,要先到供奉著祖師爺的神牌位前,上一炷香燒一刀紙,祈求祖師爺庇佑。不同地方因風俗習慣不同,供奉的祖師爺也有所不同。在豫南等地,屠戶們尊張飛為祖師爺,他在許昌等地被屠戶尊為開山鼻祖,主要是因為他的名氣大。張飛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武將,以勇猛著稱。舊社會屠戶地位較低,被稱為“下九流”,因此他們通過供奉張飛來祈求生意興隆。在鳳翔民間,自古以來屠戶多奉張悅為祖師爺。西漢初年的著名將領樊噲也是屠宰行業的祖師爺之一,他力大勇猛,曾多次救劉邦於危難之中。在一些地方,屠戶也會供奉其他神靈,比如關公,關公還是剃頭這一行當的祖師爺。
舊時,不是所有人家都殺得起年豬,過年能夠殺得起年豬的大都是有錢人家,窮人家是殺不起年豬的。我的祖上是大戶人家,我的曾祖父胡道顯,祖父胡獻公在清末民初時期都當過我們地方的鄉約,祖上除做的有生意外,還置有良田百餘畝,騾子馬成群,在銅鐘街上還開有糧行和牛行,據說,那個時候半個銅鐘街就是我們胡家的。由於祖上在官府裡沒有根基,只是地方的一個財主,經常受到地方官員的欺壓和盤剝。祖父和曾祖父都沒能活過35歲,都是被活活氣死的。自從祖父過世後,家道就逐漸衰落了。
幼年時期父親曾告訴我,那時候我們家有幾十口子人,殺年豬要殺好幾口豬。祖父選好吉日後,就提前幾天拿著好煙好酒到屠戶師傅家提前預約。待約定日期一到,師傅們就推著一個獨輪車,車上冚著燒水用的大鐵鍋,帶著所有的屠宰工具,一大早就趕到我們家。我的祖母就提前預備了幾個大瓦盆,把每個瓦盆裡添入半盆加食鹽的涼白開,再酌以蔥辣姜蒜,以備接豬血時用。接豬血之所以要兌水,是因為兌了水的豬血吃起來嫩,不兌水的吃著柴(硬)。等到我記事時,家裡殺年豬母親也是如法炮製。
殺豬師傅們一到家,就在院子裡壘一個簡易的爐灶,支起一口大鐵鍋,鍋裡面添滿水,然後架起劈柴火燒。待水溫燒到60度左右,就開始殺豬了。褪豬毛時水溫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低了豬皮燙不透毛褪不下來,過高了把豬皮燙熟了毛就粘在毛囊上了。
師傅們七手八腳把豬放倒,抬到事先準備好的案板上,有人揪著豬耳朵,有人扯著豬腿,有人拽著豬尾巴,待豬無法動彈的時候,掌刀的大師傅就用一隻手掌抵住豬嘴的下頜骨,用兩根手指頭塞入豬的兩隻鼻孔裡,這是防止在宰殺過程中避免豬呼吸會把豬血灌進肺管,影響豬肉的品質。然後用殲刀的刀尖對準豬的喉管捅了下去,一刀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