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東 :龍岩玳瑁山脈:論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的分野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1月15日 22:13
玳瑁山,不只是一座山,它還是一座山脈。
福建有五大山脈,玳瑁山脈是最低調的,低調到幾乎沒幾個人知道,然而它又是意義重大的,在研究鄉土人文的過程中無法忽略的。
只有深刻瞭解這座山脈,才能讀懂福建的客家文化、閩南文化、閩中文化。這座山脈的背後,隱藏著福建鄉土文化的深層秘密。福建五座山脈中,有三座是與鄰省共有,唯有戴雲山脈與玳瑁山脈完全處於閩地,具有絕對福建的氣質與底蘊。
隨著我對閩地人文探索的不斷深入,玳瑁山脈成為我不得不去的地方。我先是在其周邊,如新羅區、漳平、永安、連城、永定徘徊觀察。最後,反覆穿越山脈,深入其幽境。
早年,我以為博平嶺山脈是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的分野大山,隨著調查的深入,我終於明白過來,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的分野大山,最主要的是玳瑁山脈,其次才是博平嶺山脈的南部。也就是說,福建客家文化的腹地主要是汀江流域,九龍江流域,不管是西溪還是北溪,即使是源頭處,都曾屬於閩南文化的分佈區域。
從寧化石壁湧入的客家移民,有兩條前途光明的去路,一是沿著沙溪北上,一是沿著汀江南下。我們知道沙溪是閩江的支流,閩江游域早在西漢就已經出現過閩越王國。閩越國式微後,很早就納入了中原的實際統治範圍。上周,我在閩北采風時,發現閩北與江西之間沒有我原來想像中的隔絕,在仙霞嶺一帶擁有著並不高峻的入口,在浙江龍泉方向,其實也是有古道可通。正因如此,浦城、松溪一帶,有著吳越文化的濃濃氣息,比如浦城九管的江南風格土墩墓。
歷代客家移民往北走的意願會比較弱,沿著汀江走是主流。往南走的過程中,過於高聳的玳瑁山脈成為客家人與閩南人的天然屏障。繞過玳瑁山脈,在玳瑁山脈南部,同時也是博平嶺南部,由於山勢較為平緩,且出現了個別河口,其中一個最為標誌性的河口,就叫三河口。
沿汀江(進入廣東為韓江)南下。從永定峰市,有部分客家人沿著永定河進入了玳瑁山脈與博平嶺山脈之間的山谷,在廣東大埔茶陽,又有一些客家人向東進入個別支流的源頭,於是這部分人組成了一個客家縣,永定縣。在大埔三河口,有一些客家人同樣沿著支流源頭往東走,便進入了平和的秀峰、蘆溪。這是平和、南靖西部客家人的來由。
我們知道了客家人依水系定居的特性後,就會明白玳瑁山脈與博平嶺山脈在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分野方面的意義,客家人繞過了較為高聳的玳瑁山脈,從而在地勢較低的博平嶺山脈嘗試著繼續東進,這正是土樓會密集出現在玳瑁山脈以南和博平嶺山脈的主要緣由。
玳瑁山脈為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分野之山的事實,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理解客家文化與閩南文化。由完整的九龍江流域與晉江流域共同形成的閩南文化區,其範圍遠比很多人想像中的範圍要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