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楊想發:針尖上的藝術與傳承

2025年01月09日 00:0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1月09日 00:09

  10月19日,秋雨淅淅瀝瀝,空氣中透著絲絲涼意。湖北口述歷史集訓營一行人,冒雨來到了位於武昌區曇華林65號翁守謙故居內的肖蘭刺繡館。曇華林,這片滿溢歷史文化芬芳的街區,猶如一部厚重的典籍,默默記載著往昔的風雲變幻。而漢繡,這一湖北大地上的傳統藝術明珠,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於此處傳承,恰似找到了溫潤的文化土壤,相得益彰。

  雖秋雨如織,然街面依舊遊人如潮。刺繡館內,亦是賓客往來不絕。眾人皆被那一幅幅漢繡佳作牢牢吸引,目光所及之處,儘是精美絕倫之象。每一幅繡品,皆似一個微觀的藝術世界,細膩入微。

  肖蘭女士自幼年起,便對文學、書法、繪畫與刺繡心生摯愛,仿若一顆藝術的種子,悄然在心田種下。後幸得師從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楊小婷女士,自此開啟了她在漢繡藝術領域的深耕之旅。她勤勉不輟,精心鑽研,所繡制的作品,涵蓋人物、動物、風景與花卉等諸般題材,且皆栩栩如生,神韻畢現。觀其繡制的《金錢豹》,豹目炯炯,仿若寒星,那逼真之態,似能聽見其低吟,令人心生敬畏;《翠鳥》則羽色鮮亮,翠意盎然,光澤閃爍間,雙眸恰似星子墜入清泉,靈動而聰慧;《土家少女》以生活中的少女為藍本,少女的一顰一笑,皆被針線巧妙捕捉,那含情脈脈的模樣,仿若帶著泥土的芬芳與生活的溫情,令人心生親近;《李小龍的中國功夫》更是別出心裁,繡線遊走間,李小龍的矯健身姿與剛猛招式呼之欲出,彷彿能聽見那劃破空氣的呼嘯,令人熱血沸騰。

  肖蘭女士感慨,前來觀瞻刺繡之人熙熙攘攘,初時欲投身於此藝海學習者亦不乏其人,然能堅守初心,持之以恆者,卻寥寥無幾。當今之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們多被短視頻、社交軟件等新興事物所吸引,心浮氣躁,難以潛心於刺繡這一傳統技藝。恰如王安石於《游褒禪山記》中所云:“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刺繡之路,恰似那幽遠深邃的險徑,唯有心懷壯志,堅毅不拔者,方能領略其深處的絕美風景。肖蘭女士在其學藝途中,亦曾遭遇諸多困境,如材料的甄別與遴選,針法的創新與突破,作品風格的塑造與雕琢,然她憑借對刺繡的一腔熱忱與執著信念,披荊斬棘,方得在這藝術天地中獨樹一幟。

  如今,漢繡亦與時俱進,搭乘現代科技的快車。借助電腦與互聯網之力,往昔繁瑣的手工繪圖流程得以簡化,圖案印製便捷高效,刺繡效率大幅提升。且漢繡在傳承經典的同時,不忘汲取現代生活的養分,將時代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使其更貼合現代人的審美意趣。如此,方能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讓更多的人領略其獨特魅力,進而投身於傳承與弘揚的行列之中,以針為筆,以線為墨,繡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續寫漢繡文化的不朽傳奇。

  一針繡芳華,千絲承古今。願漢繡這顆藝術之星,在歲月的蒼穹中永遠閃耀,其傳承之火,長燃不熄,溫暖並照亮後人的文化旅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