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想告訴你……」 施日勤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2月19日 22:52
第二章:老招牌
時光中的呢喃
66年來,魯園(Shantung Restaurant)不僅是一家餐館,更是一個承載無數回憶的家。從1958年在馬尼拉的Benavidez街起步,到遷至Quiapo區的Echague街,再到1990年代定址于奎松市的West大道,魯園經歷了時間的風霜雨雪,如今它將于2025年1月搬遷到新址,迎來全新的篇章。隨著這一歷史性時刻的臨近,魯園的故事也開始徐徐展開……
愛與傳承的願景
張夢吉,這個名字蘊含了“夢想與吉祥”的寓意。他于1950年代中期來到菲律賓,展現了他既有夢想又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位來自山東的華人移民,英文名為Joseph Chang,不同于當時大多數來自福建和廣東的菲律賓華僑,他代表著來自中國北方平原的少數派。張夢吉在新家園不僅找到了機遇,也找到了愛情——他與一位名叫Hermenegilda的菲律賓女子結為連理。
1958年,他在馬尼拉的Benavidez街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創立了魯園餐館。他和Hermenegilda育有四個孩子——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共同打造了一個反映他們家庭夢想的生活。
這家餐館是張夢吉對家鄉的致敬,提供的是山東中部平原的地道美食,這在菲律賓的華人餐館中可謂獨樹一幟。每一道菜餚都體現了他的願景:將家鄉的味道帶給異鄉的客人,並營造一個溫暖而歡迎的家庭聚會場所。他的名字,無論是含義還是行動,都成為夢想實現與福氣分享的象徵。
一同成長的歲月
我和張夢吉最小的兒子張桂順(1965年出生)一同成長。我們這些來自華人移民家庭的孩子們,一起在馬尼拉一棟有150戶人家的住宅樓裏摸爬滾打。童年時代的我們,經歷了共享飯菜、一起對抗惡霸,甚至在對街坊裏許多美麗姑娘的暗戀中捧腹大笑 — 其中一些姑娘現在華人祖先研究群 (Chinese Ancestry Research, CAR) 的成員呢,別告訴別人哦!
每年5月22日慶祝張桂順生日,成為我最珍貴的回憶之一。那天,魯園的吉普車會來接上我們這群張桂順的好朋友,一起前往餐館盡情享受那裏的美味佳餚。但這不僅僅是為了食物 —更是為了那些共同的經歷,那種溫暖與友誼,塑造了我們的情誼,也體現了張家家庭的慷慨。這些生日成為了我們生命中連結與分享喜悅的珍貴時刻,反映了張夢吉先生在他的餐館和家庭傳承中灌注的家庭與社區價值。
老招牌的低語
幾天前,張桂順與我分享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魯園餐館即將迎來它的第四次蛻變,搬遷至新的地址。他還發來了一張1960年代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是他的父親張夢吉和如今已90多歲母親Hermenegilda。這張經歷了歲月洗禮的照片,起初看似平常,但很快就顯露出更多的深意。
照片中,張夢吉溫和的微笑和閃爍的眼神,彷彿穿越時空傳遞著無言的信息。他的神情彷彿在注視著我,提醒我要用心傾聽一則等待被揭開的訊息。在照片的背景中,一塊模糊且幾乎被遺忘的招牌隱約可見,招牌上的漢字隱含著什麼樣的故事?為何現在才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這張照片彷彿漸漸鮮活起來,成為張夢吉低語的橋樑,催促我們拼湊起他遺留下來的傳承片段……
探尋“魯園”的深意
自張夢吉逝世的四十年來,“魯園”這一名稱的真正意義漸漸在下一代中被遺忘。這個名字背後深厚的歷史與象徵意義,比其英文名“Shantung Restaurant”能傳遞的內涵更加豐富。如今,張夢吉的第一則低語變得清晰:揭示“魯園”的本質,並重新將其與餐館的身份聯繫起來。
“魯”字是山東省的古稱,山東是古代魯國的所在地。魯國是一個封地,由周朝(公元前1046年至前256年)創立者周武王賜予其四弟周公旦。在周公旦及其後代的治理下,魯國成為治理的典範,儒家倫理的實踐地,以及教育與文化的中心,其在中國早期歷史中的影響無可比擬。
魯國特別之處在于,它是最早發展出系統化保存完整歷史記錄的國家之一。我們對周朝早期治理、禮儀及傳統的許多瞭解都源自魯國的這些詳細記錄。這種對記錄的重視,奠定了魯國作為周朝歷史與文化守護者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偉大的哲學家孔子誕生于魯國並在此發展了他的思想。對于孔子而言,魯國不僅僅是他的出生地,更體現了治理、倫理與學術的理想,這些理想塑造了他的哲學。直到今天,“魯”仍是山東的一個常用別稱,見證了這個古國的歷史遺澤。
“園”字的意義則經歷了時間的演變。在古代中國,園林不僅僅是美麗的場所,更像徵著和諧、平衡以及人與自然的聯繫。經過數世紀,“園”逐漸成為聚會與款待之地的代名詞,包括庭院、茶館及餐館。在這些地方,人們可以共享故事、思想與餐點,享受和諧的氛圍。
以“魯園”命名這家餐館,張夢吉不僅表達了對山東故鄉的致敬,也將園林所代表的溫暖與社區精神融入其中。“魯園”成為了一片聖地,在這裏,家鄉的味道與家庭與社區的共同喜悅交融,實現了他對“共聚花園”的願景。隨著Shantung Restaurant邁入第四個篇章,張夢吉的低語提醒著我們,他悉心培養的溫暖與社區氛圍也必須被傳承,確保這種精神在新章節中繼續延續。
誰是于右任?
在魯園創業的早期,張夢吉收到了一位親密友人的珍貴禮物 —一幅為餐館特製的書法作品。這件優雅的藝術品成為餐館招牌的核心,驕傲地展示著“魯園”二字 —“魯”是對張夢吉山東傳承的致敬,而“園”則代表著花園般溫馨的歡迎氣氛。
招牌上那濃墨重彩的筆觸,經常吸引顧客的贊嘆。許多人提到簽名留于左側,認出這是名家之作。然而,自1983年張夢吉去世以來,隨著老顧客逐漸被新一代取代,這個名字背後的身份也漸漸被淡忘。經過數十年的流轉,這個名字幾乎成為低語,其故事幾近失傳 — 直到現在。
本週,通過華人祖先研究群 (Chinese Ancestry Research, CAR) 的努力,我們驕傲地揭開了這件經典書法作品背後藝術家的身份:于右任。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于右任的筆觸以草書的氣韻生動和大膽表達而聞名。他致力于推動這一藝術形式的現代化與標準化,創立了正草,將藝術的優雅與實用性完美結合。
然而,于右任不僅僅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還是一位革命領袖和中華民國的奠基人之一,曾于1930年至1964年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監察院作為中華民國五大政府機構之一,負責監督公職人員的行為、審計政府財政及維護政府問責制,反映了于右任一生對廉潔與公共服務的堅持。
對于張夢吉而言,于右任贈予的書法作品是他們友情與相互尊重的象徵。儘管于右任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屢創高價——例如他的《書法十四屏》在2012年拍出747.5萬元人民幣(約合118.65萬美元)——但裝點餐館的招牌卻像徵著更偉大的價值:一種超越名利的情誼。
雖然原始的書法作品與招牌在Echague地點的火災中不幸被燒燬,但這一重新發現為它們的遺澤注入了新的生命。今天,在我們緬懷張夢吉與于右任的同時,也在慶祝藝術、友情與傳承之間的永恆聯繫——這些聯繫至今仍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鳳凰涅槃
隨著魯園餐館準備遷往新址,迎來第四次蛻變,這一過程象徵著重生 — 一隻從灰燼中升起的鳳凰。我曾勸張桂順委託製作一個與原始招牌完全一致的複製品,確保它在新餐館的入口處高高懸掛。我告訴他,這一行動將延續他父親的願景,並將蘊含于“魯園”之名中的傳承發揚光大。
張桂順完全贊同,在那一刻,他父親低語的迴響變得更加清晰:這家餐館從來不僅僅是關于美食,更是關于連結、傳承,以及友誼與家庭之間持久的紐帶。
傳承的低語
雖然那幅藝術品已不復存在,但它的精髓依然存留。于右任的書法及其與張夢吉的深厚友情彌足珍貴,超越了時間與空間。如今,隨著張桂順的長子張光耀準備接管餐館,張夢吉的傳承也完成了一個圓滿的輪迴。
這提醒我們,祖先的精神並非存于物質財產中,而是體現在他們灌輸的價值觀、培育的友情與啟發的夢想裡。魯園餐館——如今的“魯園”——不僅延續了家鄉的味道,也傳遞著張夢吉溫暖的願景。
如果我們願意停下腳步,反思並用心傾聽,也許依然能聽到祖先的低語,催促我們將他們的故事傳承下去。就這樣,魯園餐館的旅程將繼續,成為愛、友誼與家庭的活生生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