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成:《記者生活的回憶》(七)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2月16日 22:05
為了找錢,聯誼會就聘請一些“經濟委員”。但在這個商業,一般出錢的人就要出名,不然也得有利可圖,聯誼會能給他們什麼名譽?中國未改革開放前,持再多名銜的“名片”,不能像今日可當“信用”用。
記得有位被聘為“經濟委員”的大商人,問清這“銜頭”跟中國做生意沒有什麼方便之門或優惠時,立刻退出。
第五次聯誼會全國工作會議在宿務舉行時,吳永源博士提出了“當中國的亞興智”這口號,那是他看清中國商品快將暢銷世界市場的前景,可是,這口號只是一個口號而已,聯誼會成員沒有大商家,推動不了。後來由湧進菲國的新僑承擔了“亞興智”角色。
最近十幾年來,聯誼會已失去了它往日的光彩,沒有什麼特殊表現,甚至在菲國華人社團的排名有被邊緣化的跡象。
我是聯誼會的創始人之一,一直以來,是秘書長,開始時專職,直到我跟葉雙珠女士等人合作,出任《菲華時報》的總編時才淡出,但卅餘年來我的名字,偶然看到,還列在該會的秘書長欄上。
目前,大批新僑已經湧進菲國,他們不像我們的祖輩那樣,赤手空拳來菲打天下,而是帶著雄厚的資金,先進的經商理念,背著一個世界強國的祖國當後盾而來的。他們在基本上已立穩足跟,正在宏圖大展,因此,對奄奄一息的本地一些“老字型大小”的社團也特別關心,為了它們的起死復生,已經在收購“店底”了。
“拍店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至目前很難說,本地社團的衰徵,主要是乏少經費,會務難展開,因此,如果注入新血,吸收新人才,讓它再復活倒是件好事。但也有人說,印有本地老字型大小社團理事長,會長或監事長或其他什麼長名銜的名片,到大陸就是最好“通行卡”,“信用卡”“方便卡”,如果是為了這種“方便”,那“拍店底”就值得商榷了。
聽說,較早也有一些人想“拍”聯誼的“店底”未成。我所瞭解的是,聯誼的“店底”大,有不動產,雖然是在基金會名下,手續比較麻煩,而且出租的房子的租金收入也不少,補貼總會每個月的日常開銷,還是可以應付的。
作為一個唯一活著的六名聯誼創始人之一,作為一個沒有實權的秘書長,對聯誼的中落,雖無可奈何,但我不甘心。
但話又要說回來,時代在改變,而且是突變;世界的秩序,經過一番“洗牌”後,已經重新安排了,卅年前的中國國力、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跟卅年後今日中國的國力,和對周邊以及全世界國家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中菲關係的密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當年聯誼會推動的菲中早日恢復正常外交關係,菲中兩民族的互相瞭解和友好,今日已經不是主調了,如何互相提攜,促進經濟繁榮,改善人民的生活,才是主題。而在這方面,,正如菲眾議長所說的,我們認定中國是“老大哥”,要向中國學習。
因此,聯誼會今日要扮演什麼角色?“取商總而代之”領導華人社會?聯誼會從來沒有這種念頭,也沒有這種能力,不管是財力還是人力;那麼,在菲中關係中她能做些什麼工作?
就我所瞭解的僅“送往迎來”這工作,聯誼會已力不從心,若要她接待中國文藝團體來菲訪問演出,那需要的是百萬計的費用,它那來這筆錢?因為聯誼本身不是一個贏利的組織,也沒有大財閥在背後支撐。所以,當它連這樣的工作都擔當不起時,在華人社會被“邊緣”化,那是天經地義的事。
可能預見到聯誼會遲早會遭到“錢”的問題的衝擊,甚至弄垮,吳永源先生早就有一套“社團企業化”的方案,企圖以“商”養“會”,結果如何?“錢”還是聯誼會一個大問題。
因此,現在正是聯誼重新嚴肅思考的時候了。它已經完成一定的歷史任務了,她續續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我記起當年與聯誼會合作接待中國廣州雜技團的菲中瞭解協會,最近據說正在研究菲駐華大使館的建議,搞一個為菲中兩民族的友好的“紮根”工作,編印一部“菲律濱民間故事”,免費贈送給中國的小學生,作為一種課外讀物也好,輔助教材也好,讓我們的第二代多瞭解一些菲律濱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這也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呀!
不管怎樣,我還是相信,聯誼有能力,找出一個新的歷史任務,奮發圖強,吸收新血,在團結合作下,重新出發,再創輝煌!
閒暇時,當我想起我在聯誼會扮演的角色,我自責,我自問,我到底是聯誼的一名敗將,還是一名逃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