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泉州灣上的紅帆:蔡國強與閩南文化的海洋交響曲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2月10日 23:43
2024年12月6日至8日,泉州灣的天空被蔡國強先生的創意之火點亮。他巧妙地運用無人機和白日煙火,精心創作了名為《紅帆》的作品,深刻詮釋了他對閩南文化的理解和熱愛。這不僅是他繼《天梯》之後在家鄉泉州打造的又一震撼傑作,更是一場視覺與情感交融的盛宴。
同日,晉江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的執行會長張忠賢先生,在悅泉行舍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和煙花表演,宴請前來參觀調研的協會夥伴,分享他在2024年6月成功併購閩華電源後的展望。在漫天的煙火背景下,他動情地分享了童年時父親帶他觀賞滿城煙火的溫馨記憶,這讓我不禁聯想到蔡國強先生那致敬父輩奉獻精神的作品《天梯》。泉州人向來以“愛拼敢贏”的精神著稱,這精神猶如從冰雪中一粒種子生長為滿樹繁花一般,歷經磨礪與成長;而如今的滿城煙火,則恰是這種拚搏精神代代相傳、綿延不息的生動象徵,彰顯著深厚的傳承力量與堅定的繼承信念。
我將這段泉州人團結共進愛拼敢贏的故事,寫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同一周發佈的海上絲綢之路系列叢書《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東端的世界商埠》中。儘管此前經過了兩天的成功預演與綵排,然而12月8日的天氣並不理想。在“紅帆”章節中,海上26艘小船射出絢爛煙花,緊接著,無人機組成的煙花“帆船”於空中畫面裡在極端天氣中破浪前行,乘風破浪,彰顯出泉州與海洋緊密相連的歷史文化脈絡。《紅帆》作品裡,由上千無人機構成的紅帆圖像在泉州灣的天空中徐徐展開,這一場景不禁使我聯想起閩南地區的泉州、廈門與馬來西亞聯合申請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送王船儀式。第二章“簪花”通過煙花和色彩的變化來表現四季中花開的絢爛和生命力,同時也表達了對閩南女性堅韌和美麗的讚美。儘管受天氣等因素影響,這一章節沒有完全綻放。大風呼嘯,使得大批無人機墜入海中。在台灣海峽波濤洶湧的泉州灣畔,蔡國強老師卻鎮定自若,談笑風生,他淡然說道:“人生海海,輸贏笑笑。”蔡國強通過這樣的儀式感,紀念生養他的母親以及閩南海邊吃苦耐勞的女性。第三幕為“世界”,表達閩南人四海縱橫,離開故土、闖蕩天下的心境。在風帆時代,生活在泉州灣的男性用生命與風浪搏鬥,而女性為母則剛,承擔起從建房子到修漁網與船隻的繁重工作。他們在辛苦勞作中,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寄托於女紅,如簪花般代表著閩南女性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蔡國強老師的煙花秀以紅帆與簪花四季變幻為主題,最終以漫天的燈籠作為文化象徵,這些燈籠不僅照亮了夜空,也象徵著希望與舉家團圓的熱切盼望。從這個意義上說,閩南文化的實踐與價值觀,是人類與海洋持續對話的歷史典範,它們如同泉州灣上空的紅帆,引領著我們世代相傳駛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泉州文化與海洋之間的聯繫十分緊密,既體現在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也融入於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富有儀式感的文化實踐裡,像送王船儀式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便是例證,它們都是泉州與海洋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泉州的海洋精神蘊含著忠勇仁義、“和為貴”等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伴隨著下南洋的移民浪潮,逐漸融入到當地的文化之中。尤其是泉州及閩南地區商業人士,他們在海外以福建人之名,憑借抱團互助、追求合作共贏的方式開展商業活動,所秉承的誠信、義氣、協作等信念,贏得了當地社會的廣泛認可。這些文化特徵和價值觀,並非僅屬於泉州,而是整個閩南地區乃至福建地區共有的,它們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價值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