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王強:粽子:文化符號與情感紐帶

2024年10月22日 23:3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0月22日 23:39

  粽子,這道源自中國的古老美食,不僅是端午節的象徵,更是千百年來歷史、文化與情感的深厚積累。尤其在泉州這座曆史悠久的古城,粽子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無可替代的文化遺產,一段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珍貴記憶。

  粽子的文化之旅

  在撰寫《刺桐風華錄——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一書的過程中,我曾多次踏上東南亞的土地,深切感受到華僑華人世代相傳的文化紐帶。2019年,我有幸參與了一次由泉州台商资助并策划的海絲文化之旅,這次活動為兩岸的青年提供了體驗這一文化紐帶的難得機會。十位大學生組成的調研團,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探究宗教、建築以及粽子飲食文化,他們的足跡從台灣延伸到泉州、金門,再遠赴馬來西亞,追尋粽子在東南亞華人社區中的根源與傳承。

  在這段旅程中,學生們不僅品嚐了各地的粽子,更深入了解了這些食物背後的曆史與情感。在台灣,他們聽說了南門市場老店如何慰藉老兵對家鄉味道的深深眷懷;在馬來西亞,他們親眼目睹了鳳姨肉粽店如何在當地傳播並適應新環境,不斷創新,推出了融合馬來族特色的娘惹粽與透明水晶粽等新品種。

  文化遺產的挑戰與傳承

  粽子在華僑華人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許多老店正面临着客源流失或後繼無人的困境,年輕一代消費習慣的轉變,讓這些傳統文化面臨着嚴峻的挑戰。但海外華人社群並未因此氣餒,許多人仍在堅守,或以創新的方式重新詮釋這份文化遺產。

  這些粽子故事不僅描繪出了食物的演變歷程,更展現了家鄉記憶的延續。粽子的形態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從中原的裹蒸粽到泉州的肉粽,再到馬來西亞的娘惹粽,它不僅連接了東南亞華僑與祖先的故土,更承載著對故鄉的深深眷懷。

  以粽子與龍舟賽為媒介,傳承海絲精神

  通過粽子的傳承與變遷,年輕一代深刻感受到了先輩們下南洋的艱辛與勇氣。活動的主辦方通過讓學生親身參與設計行程和自主探訪,旨在讓他們在實踐中領悟文化遺產的深遠意義。在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過程中,他們不斷接觸不同地區的人與事,並在短短二十天的互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通過美食與社團互訪等文化交流活動,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組織了自駕重走海絲路尋根之旅,泉州僑界青年聯合會則舉辦了國際龍舟賽,邀請東南亞與浙南閩語方言區的溫州社團來訪,共同傳承海絲精神。

  結語:文化遺產的延續呼籲更多年輕人

  粽子所傳遞的家鄉味道,是跨越曆史與地理的情感紐帶,它已經成為了沿海地區的地方文化表征與意義表述。文化遺產的延續,需要年輕人像前辈一樣勇敢地走出舒適區,去探索、去體驗。這不僅關乎粽子,更關乎整個中華文化如何在時間的長河中得以傳承、延續與創新。唯有如此,才能讓這道傳統美食繼續承載一代代華人的記憶與情感,讓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停留於味覺,更深深植根於每個人的心田。

  我們期待在未來,能有更多的人踏上這條道路,讓粽子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有深刻的文化感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