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許今棟:沙縣小吃

2024年10月16日 08:2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10月16日 08:24

  你走遍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都會看到許多“沙縣小吃”的招牌,由首都北京到偏僻小村都會發現它,多年前回到家鄉檀林村,晉江的一個小村落,也有一家“沙縣小吃”的小店,雖然燈火暗淡,卻給村人帶來適口的小食,我和兒子在這裏以極便宜的價錢吃了水餃和另一些沙縣食品。

  年前的一個冬天我和孩子遊北京,竟然發現許多人印象中是山村食品的“沙縣小吃”招牌,小店竟然進駐京城!

  你或者說,北方人的飲食比較不講究,所以“沙縣小吃”能穿門過戶受到北京居民歡迎,但當你來到識飲識食,口嘴刁鑽的廣州及廣東城鄉,“沙縣小吃”一樣遍地開花,無所不在,被譽“食在廣州”的廣州酒家的鄰近也有“沙縣小吃”,可見大群的小蜂可以比拼巨象。

  幾經轉接,我和孩子先到泉州,翌日再轉搭往三明北站的高鐵,住進沙縣沙街的旅店,沙街被介紹是“沙縣小吃”的發源地,街上有一家小吃店,據說是“沙縣小吃”第一家,現在沙街上也有比第一家更優化的數十家。

  “沙縣小吃”能在全國風行,主要在於價廉美味,用料易得,多為當地農民順手可及的材料,因沙縣地處山區,住民以綠色植物為食,“沙縣小吃”也以菜蔬為首選材料,配以小量肉類,魚蟹少用。它源於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有人說:“.....。.是具有沙縣當地特色的一系列小吃的總稱,屬於閩菜的一種,是中式小吃一個重要分支,並成了廉價小吃的一個代稱。”

  分散於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店,以裝修簡單,招牌樸素予人印象,但沙縣當地的“沙縣小吃”餐館都古色古香,裝修優雅,我們幫襯的是第一家“沙縣小吃”,並不標出“沙縣小吃”的招牌,因為它就是位於沙縣的小食館,就像你到楊州想吃“楊州炒飯”,祇要告訴招待員“來一碟炒飯”,無需說“來一碟楊州炒飯”。我們幫襯的餐館菜味簡單,但許多小吃已被優化,材料也較全國各地的同款小點用材充實。

  我們幫襯的一家“沙縣小吃”店有四、五十個座位,但祇有兩個招待員,而其中一個招待員還兼責司廚,眼捷手快,如在其他鎮市是難以做到的,這也是沙縣人的特色。

  “沙縣小吃”小店數量之多十分驚人,有統計說超過八萬八千家,比國際名牌麥當勞還要多,但沒有統一管理和統一規範,準經營人在沙縣本土經簡單培訓後,便帶著不多的本錢起行各地,租個小店舖做起生意,裝修和椅桌簡單粗糙,不能跟著時代改善,顧客局限於消費力較低階層,如不進行統一規範,祇會走向衰落,令人為它擔憂。

  香港有幾家掛著“沙縣小吃”招牌的餐館,但賣的不是“羊肉”。

  你想成為“沙縣小吃”一員,不難,沙街有一個“沙縣小吃培訓總部”,教你廚藝、帶你入行。

  午後我們在沙街鄰近行走,發現沙縣的另一個特色是宗教寺院很多,由佛、道及民間神靈寺廟,甚至天主教堂都有,老輩沙縣人見廟便拜,見神便求,心善樸素。在沙縣街道走動,許多寺廟有廟沒人拜,天主教堂煥然如新,卻門可羅雀,龐大的城隍廟祇有三兩香客。抵沙次日,我們登上淘金山,觀看世界上最巨型的石雕臥佛,祂已臥睡金山千年。

  沙縣地處山區偏僻地域,卻深受閩南及客家文化影響,千百年來文人名士輩出,歷代有許多文人墨客出於此地,或曾在沙謀事。熟悉唐詩的人大都知道韓偓,然而韓偓曾隱居沙縣的一段史實卻少為人知。沙縣曾被譽為“閩南文化的搖籃”。山上人文景觀豐富,有宋朝宰相李綱、大理學家羅從彥、農民起義軍首領鄧茂七等人在沙縣留下的足跡。

  沙縣給人另一感覺是山區山城,自古以來是閩南通往西北江西縣市的必經之地,現今的山城有許多外來遊客,星級和高尚酒店也有不少,近代由國外輸入的比薩店及咖啡館也得沙縣人受落,其他在熱鬧城鎮盛行的外地、外國餐食罕有見到,在沙街見有掛著“新疆烤肉”的小店,卻不開門營業,可能已經結業,外來飲食不易在老虎頭上拔毛。

  沙縣有獨特戲種“肩膀戲”,創始於清末,很有特色,特點是演出不受地點限制,街頭巷尾、田頭或台上台下都可用以娛人。沙縣“蓋竹小腔戲”也是當地特色戲劇的一種。沙縣高橋鎮“舞香龍”也是獨特的沙縣民間傳統,每逢新春佳節,青壯年擡著香龍在鄉裏舞動,接受族人和鄉鄰祈福,元宵夜晚時分村民便會點燃香龍,投入河中,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