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吳謹程:施吳八股和平會「迎天公」習俗初探(中)

2024年07月30日 22:3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7月30日 22:37

  二、閩南“天公生”及“迎天公”習俗

  晉江人所稱“天公”,即玉皇大帝,全稱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上玉皇大帝”,傳說為總執天道最高之神,是道教和民間信仰的至尊神明。因道教崇拜玉,故有“玉帝”、“玉皇”之稱。

  明人何喬遠在《閩書》中記載:“(正月)初九日,泉人謂是日為天誕。道觀多報賽,近則里巷有之,鄉村之間無定日,謂之‘天香’。”這裡首先界定了正月裡“無定日”舉行的賽會,謂之“天香”,是為天公慶祝壽誕、求天降福的活動。其次,他指明這種活動在明萬曆年間已有。那時太平日久,泉州一帶海上貿易興盛,民間炫富鬥奇、奢靡成風,因此能將一場祭天的民間賽會演繹到極致。

  明代嘉興人陳懋仁來泉州做官,對賽會場面印象深刻,所作《泉南雜誌》說:“迎神賽會,莫勝於泉。游閒子弟每遇神聖誕期,以方丈木板,搭成抬案,索綯綺繪,周翼扶欄,置幾於中,加幔於上,而以狡童妝扮故事,衣以飛綃,設以古玩,如大士手提筐筥之屬,悉以金珠為之。旗鼓雜沓,貴賤混並,不但糜費錢物,恆有鬥奇角勝之禍……。”陳懋仁筆下寫出了明萬曆間泉州迎神盛景,大家共同沐浴在神光之下,都能領受到一份精神上的愉悅。

  清顧祿《清嘉錄》:“初九為玉皇誕辰。(泉州)元妙觀道侶設道場於彌羅寶閣,名曰齋天,酬願者駢集。”每逢年之正月初九,晉江幾乎家家戶戶都做天公生。多數在自家廳口擺“天公案”,也有把眾多“天公案”集中搭在祠堂宮廟的。所謂“天公案”,即兩條琴椅架起一張八仙桌,桌上置牲醴、五果、六味齋、三杯清茶,還有象徵大福長壽的紅蛋、油面和蓋有龜甲印的“四腳龜”“天公粿”等供品。一盞“天公燈”懸掛廳口,三炷高香祈求人壽年豐。清晨時分,闔家男女老幼,一一跪拜天公,至為虔誠。禮敬畢,燃放鞭炮,焚燒金帛,氣氛熱烈。此外,正月初一,六月初七,以及婚壽喜慶,也有謝天公、拜天公之儀。

  時光流轉,泉州祭賽天公的活動仍留存於鄉村之中。金井鎮新市、鈔岱、曾坑、坑園、埔宅五村相沿有“迎天公”的習俗。每年正月初九,這5個鄉村的代表,集中於去年取得“迎天公”資格的村中,於共同供奉的玉帝神像前,以“拼杯”即卜得聖盃最多者,取得第二年“迎天公”的資格。經過充分準備,取得“迎天公”資格的鄉村,到正月初九(或初十)清晨,男女老少列隊出發,到上一年迎得天公的村莊,用神轎將玉皇神像恭請回本鄉村。“迎天公”的隊伍,各種民間陣頭齊集,更有銅管樂隊、馬隊、花籃隊挾裹其中,村中諸神的旗幟也悉數彙集。按事先規劃好的線路,“迎天公”的隊伍巡遊各村,最後到達本村,將玉皇大帝安排在本村主要的寺廟中。

  三、施吳八股“迎天公”:民俗之外的文化密碼

  施吳八股“迎天公”活動歷經150多年的傳承發展,既保留了大部分的“先規祖律”,又不斷革新、刪繁去奢。

  保留了八股議事制度。每年正月初六上午,由值謝村在該村祠堂召開八股執事座談會,交流意見,協商解決相關問題,如信物交接時間、送行隊伍終止地點等。

  保留了送與迎的基本程序。值謝村各家宴客時間由該村執事協商決定,一般在正月初五或初六中午。酬天(謝天)儀式在祠堂進行,張燈結綵,焚香奏樂,讀祝文、上供品,跪拜,隆重而虔誠。恭迎村集合男女老少,並召集出閣的女兒、女婿、外甥等參與,列隊至值謝村接收信物,按固定的巡遊線路返回本村。沿途經過的村落人家,俱在門口擺放香案、供品,待玉皇大帝信物通過之時,即焚香點燭,敬拜燒金,燃放鞭炮。隊伍回村,將信物供奉於祠堂之中,接受村民敬拜。送、迎兩村均在初七前後數日演戲酬天。整個流程,包括祭拜、交接、巡境、演戲、宴客、供奉等。

  保留了供奉信物的規則。恭迎村接得信物回村,於祠堂中供奉祭拜數日,後擇吉舉行以“拼杯”形式,將6種信物(8件)分為6份或8份,以房頭(祧份)為單位,卜得聖盃最多者取得其中一件信物一年的供奉資格。房頭卜得信物後,再以戶為單位再次“拼杯”,最終確定供奉信物的具體家庭。

  保留了由錫坑村更新信物、重修冊錄的祖律。錫坑村是施吳八股和平會的發起單位和首個值謝村,負起了召開八股會議商談重大事項、解決紛爭、更新信物、重修冊錄的責任,擔任八股召集人的角色。《施吳八股和平會》記錄冊載:“在移交48.8克金塊時,接送雙方應各自備好電子磅稱,以便核實重量;交換信物儀式結束後,由接送雙方代表簽字,再由八股聯盟和平會錫坑代表鑒定簽字方能生效。”“天公燈為易損信物,須由創始者錫坑村負責換新。”

  規避迎謝雙方可能引發的衝突。先前送迎雙方各自抬出八抬擋境神轎,參與到“迎天公”隊列中,因將神轎衝撞搖擺視為神明顯聖,於是偶爾發生雙方神轎互相衝撞,繼而發生肢體衝突的事件。(未完待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