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胡濟衛:宋人致仕的晚年生活

2024年07月24日 23:2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7月24日 23:20

  中國古代的官員們退休不叫退休,叫致仕。致仕之制始於春秋,《公羊傳•宣公元年》裡就有“退而致仕”的記載。那麼古人多大年齡才能致仕呢?《尚書大傳•略說》就有記載:“大夫七十而致仕。” 當然也有因病而提前致仕的,歐陽修就是屬於這種情況。《宋史•歐陽修傳》說他“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

  宋代是文官治理國家,官員服飾的顏色、布料、配飾都非常有講究。在朝為官時,以官位按品級著裝,一旦退休致仕在家,就要脫掉朝服,穿上便服。宋代文人又把便服稱為“野服”,目的是為了和“朝服”相對應,如《宋會要編稿》中記載了范鎮退休後的衣著:“(范鎮)在京師專以讀書,賦詩自娛,客無貴賤皆野服見之。”古人大都穿衣隨意,喜著“野服”。范鎮曾任翰林學士,和歐陽修是同時代的在朝官員,他們共同修訂了《新唐書》。范鎮退居後,每日只穿“野服”,即使是會見客人也同樣如此。

  在《歐陽文忠集》中,有一句詩詞記錄過歐陽修和一位劉姓秀才對弈時的情景:“解衣對子歡何極,玉井移陰下翠桐。”歐陽修在和他人下棋的時也是身著“野服”,而且還到了“解衣”的地步,可見較為隨意。宋朝的士大夫退休後雖然穿的是便服,但這種便服也是很高檔的。古代平民一般穿麻衣,條件好點的可以穿棉衣,而士大夫階層可以穿絲錦等布料。《鶴林玉露》對當時便服的款式就有過記載:“上衣下裳,衣用黃白青皆可,直領,兩帶結之,緣以皂,如道服,長與膝齊……又謂之便服。”由此可見,宋朝士大夫階層在老年致仕之後,衣服和官場上截然不同,皆以便服為主,而且較為隨意。

  宋人的飲食講究豐富而不奢靡。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在《士大夫食時五觀》中曾指出:“五穀、五蔬養人,魚肉養老。”黃庭堅是蘇軾的門生,而蘇軾又是歐陽修的門生,所以,黃庭堅和歐陽修也算很有淵源。多吃五穀、蔬菜和魚,這樣最適合養老。黃庭堅道出了宋朝士大夫的老年飲食習慣。司馬光作為北宋的政治家,他老年生活對飲食也非常注重。司馬光曾倡導:“一杯、一飯、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馬永卿《嫩真子錄》)。可見,身為大政治家,司馬光的老年飲食並不奢靡。

  歐陽修晚年也是一位飲食大家,他寫給兒子歐陽發的信多被收錄於《與大寺丞發》文集中,在信中,歐陽修多次提到自己的飲食簡單,還關心遠方的孫子的飲食情況。從歐陽修的信中來看,他除了吃正常的五穀蔬菜外,還吃一些“青黛丸”、“豆蔻丸”等可以治病的藥膳。

  宋朝詞人陸游則喜食粥,曾作了一首詩《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南宋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當時陸游已經73歲。陸游認為若想延年益壽,最好的食物就是喝粥。的確,人到老年,牙口不好,粥對老人來說較為方便,假如在粥中加入一些食補的藥材,確實能夠延年益壽。《宋史》中曾有過記載,大臣王旦生病,宋真宗親自動手和藥,熬了一碗薯蕷粥,派人給王旦送去。可見,對於宋朝的老年人來說,喝粥非常風靡。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的代表作之一,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宋朝士大夫退休後的飲品不過是酒而已。事實上酒雖然是人們每餐的必備,但不代表沒有其它飲品。比如飲子、熟水、牛乳同樣也是宋代老人們的居家飲品。

  飲子就是加入果汁的一種飲料。宋朝的《養老奉親書》中記載:“煎取一升半汁,青粟米三合,上取前汁煮作飲,空心食之,日二服,最除熱毒。”飲子在宋朝較為流行,特別是老年人,經常以飲之解渴。熟水,不僅僅是煮熟的開水,而是泡了其他花草的開水,如豆蔻熟水、菊花熟水等。除了飲子、熟水之外,宋朝老人已經開始食用牛乳,《養老奉親書》中也有記載:“牛乳最宜老人、性平,補血脈,益心。”可見,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牛乳對老人的身體健康幫助很大。

  古代士大夫一般是家族式居住,幾代人居住在一起,若父母健在,一般不輕易分家。宋朝的《夷堅志》曾記載一個叫范之綱的人:“婆婆年來家道長進,兩個兒子留意產業;孫男女五人……居於累世,真不易得,范之綱與子孫同居。”范之綱祖孫三代人居住在一起,這是宋朝士大夫最典型的居住方式。另外,除了這種祖孫三代一起居住的方式,也有其他形式,例如,父母和某一個兒子居住在一起,把庶子或其他嫡子分出去。不過,這種形式多出現在農民或商賈之家,士大夫家族則很少見。

  歐陽修的居住方式屬於特例,他致仕後帶著老伴居住在滁州,不和兒孫們住在一起。原因有二:一是兒子們都在外地做官,按照大宋王朝的規定,新官上任不允許帶著父母同任;二是歐陽修自己也想放浪形骸,做一個山水之間的隱者。所以,歐陽修的晚年居住方式屬於特殊情況,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宋朝士大夫晚年的居住,不管是家族群居,還是歐陽修式的獨居,都是在 “孝”文化的基礎上,做到老有所住,老有所依。歐陽修雖然獨居滁州,但作為曾經的副宰相,身邊的侍從人員眾多,所以他並不孤獨。

  有一個詞語叫行穩致遠,宋人的出行以穩妥為上。古代人的出行方式本就不多,人到老年時,其出行方式則更加有限。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曾寫道:“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這裡的“行”,是指走路的意思。在古代,大多數老年人的出行方式是走路。若出遠門,則選擇坐轎或坐船。“漁村酒市本無期,小蹇扁舟信所之”,這句詩是陸游在79歲的時候寫下的《出遊》,陸游已過古稀之年,腿腳不便,乘小舟出行,避免顛簸。

  從宋朝士大夫晚年的衣食住行可以看出,宋朝的士大夫到了老年,喜穿“野服”(便服),飲食清淡(忌奢靡),幾代同堂(避免獨居),出門講究行穩(選擇合適的代步工具),這對於我們今人來說,也同樣具有借鑒意義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