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賀彥豪:阿嬤繡品

2024年07月04日 23:1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7月04日 23:18

  在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有一條西街,每天行人熙來攘往,街上的店舖鱗次櫛比,小百貨連著小吃攤,有賣麵線糊、賣潤餅皮、賣扁食吃的;還有賣“保和堂”白塔疔膏治病的,還有老招牌理髮店給人剃頭的;但這裡有一家專營繡品的小店,到底是什麼美麗的繡品?每天卻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眸光。

  雖然小店不大,但如果你留心駐足觀看,在不大的繡架前,還是能看到許多被保留下來的具有傳統意義的閩南珠繡文化。那是一種不違和的視覺衝突,充分體現了閩南文化中傳統和古典共存的特色。年愈半百的她專心地繡著一幅山水畫。那活靈活現的龍鳳花鳥、那端莊俊秀的觀音繡品、那金光閃閃的金蒼繡……在她的一雙巧手下展現出一幅幅綺麗的閩南風情,這些美麗的繡作得到不少人喜愛。

  刺繡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之一,泉州繡品古稱刺桐繡。而“金蒼繡”即融合了宗教、戲劇、美術、古樂、書法,又構成了泉州獨具特色的一種繡品文化。它是刺桐繡的一種特長技藝,與唐時“蹙金繡”工藝相同,羅緞底子,上面用金線繡出各種美妙紋樣,由於繡線包金箔其狀如蔥,民間叫金蔥繡,泉州話“蔥”、“蒼”同音,雅化為“金蒼繡”。“彩線手中舞,指尖密密縫。”一幅金蒼繡品先要在稿紙上描圖,然後沿畫好的圖中線條刺出細密小孔,再將緞布繃在木框上,用顏色粉漿搽過圖紙固定,將圖印在布上,再用包有金箔的繡線按圖案花紋一上一下針繡,串的是耐心,這樣經過多道工序才能繡好。傳統浮雕是用棉花填充的,在描好圖的綢緞上,用紗網將棉花固定後繡出字系列,神龍,神獸,人物等。浮雕要有立體感,塞滿的棉花一定要緊。最為關鍵的就是在固定好的棉花上面繞上金線,不僅下針要准,而且還要夠力。這些手法看起來簡單,但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是很難做到的。為了讓神龍呈現出鱗狀感,繡金線前還要在棉花上纏繞一層較粗的呢絨線,才能繡出龍鱗的凹凸感。“金蒼繡”是一種富有閩南特色的繡品,一針一線盡顯技藝之精湛;一圖一世界在手下便繡得栩栩如生。

  她阿嬤一生從事刺繡和縫製衣服,繡工很好,後來自己開繡鋪,什麼繡佛,涼傘,幢幡,龍蟒桌裙,陣頭繡旗等,在她的一雙巧手變得栩栩如生。特別是給漁船桅桿上繡的“龍頭旗”威武雄壯,在習習海風的吹拂下獵獵作響,聲振八方,堪稱一絕。於是,她阿嬤成為遠近聞名的“金蒼繡”繡品師傅。她自幼耳濡目染長輩製衣,繡花,五六歲時就跟著她阿嬤學習繡工,一開始只是做普通的針線繡花而已。她記得小時候學習繡活,一不小心把針扎進手指,很疼;鮮血霎時從指頭流出來,洇紅了繡品。她不敢哭,怕哭出聲,她阿嬤不讓學習繡活。於是,她忍著痛拿起針繼續繡起來。從此以後,在長長的繡架前,她專心致志地做著自己的繡活,一手繞線、一手下針,一針、一針,一線、一線……一勾一穿,一個只有一毫米寬的珠子便被穿進畫布裡了;一絲一縷,繡進她對故鄉風俗的摯愛;千針萬線,繡出世間形態萬千,也繡出她的精彩人生。

  時光飛逝,她的一頭青絲慢慢地繡出斑斑白髮,幾十年來,她經過大膽的創新,改革;“金蒼繡”作為省級申遺項目,她不同於以往的刺繡,使用的是亮片與珠子兩種材料,顏色有多種,根據畫面需要搭配。光珠片繡用到的珍珠、玻璃、寶石珠、亮片,就有上百種之多,顏色、尺寸和質地各不相同。針線與布料的搭配,也有很多講究。看似簡單重複的繡花動作,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得遵循一定的繡法。而這些繡法,細數起來也有數十種。尤其是將珠片繡在布料上這個環節,沒點美術功底和審美能力完全勝任不了。其繡品更顯珠光寶氣,晶瑩華麗,層次清晰,經光線折射又有浮雕的效果,遠遠望去,這些繡作立體感很強,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由於“金蒼繡”,是純手工製作,一幅1.7米×0.6米大小的作品,需要花費15天才能完成。如今繡出的“喜”字系列,“壽”字系列;“神龍”型系列,桌裙,彩幛,觀音,關公等人物系列;花,鳥,魚等系列繡品,已成為現代生活理想時尚的禮品和裝飾。

  “絲絲訴情意,縷縷繪藍圖。”今年在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展覽會上,她熱情地向參觀的人介紹“金蒼繡”繡品,得到傳統工藝愛好者的青睞和客商的讚美。她的不少佛觀音繡品、象徵“吉祥富貴”的龍鳳花鳥繡作,除了繡畫作之外,還有壽字、紅雙喜、龍鳳呈祥等多種樣式,被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台灣等地的愛好者收藏。她的代表作《閩台緣》繡品已被泉州市閩台緣博物館收藏為展品。

  “疏影簾櫳對繡屏,鴛鴦織就怕針停。長居深閨無個事,此中清味要君明。”如今從事這種“金蒼繡”手藝活的人越來越少了,也讓這位傳統的繡娘感到苦惱,就連自己家族的年輕人從事這項技藝的也愈來愈少,她不免歎息,心生感慨。回想起她阿嬤、太阿嬤一直都是以繡為生,當然,“金蒼繡”不比刺繡,費時間又需要很扎實的基礎,她怕以後沒人學,“金蒼繡”也就消失了。如今,幸好還有一個孫女也開始跟著她學習繡活;是呵,這種老祖宗留下的手藝活,要讓它在年輕人的手裡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