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謝如意:燈下雜談錄

2024年06月27日 23:5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6月27日 23:58

  晚風拂過田野,在民居埕上經過,棚子燈光文明不語,但令人眼前一亮。耳邊七嘴八舌的聲音,不是閒談也不是嬉鬧,而是在醞釀著一場為亡者追修功果的事情。

  有生必有死,鐵律。昨天我才知道,死者在年輕的時候,就有了見義勇為體恤弱小的行動。這不是我道聽途說的,而是承恩者無意中向我傾談的,而這種傾談都是感恩。

  當年承恩者的父親逝世,其母改嫁,年紀十歲而已的他,有時也到我們東溪村茶葉專業隊賣冰棒。一來二去,死者當時是專業隊師傅就關心詢問他的情況。在瞭解到他的真實處境後,就對他格外關照疼愛起來了。有時候,還經常把他帶到家中來,大概因此彌補一下承恩者缺少家庭溫暖的不足。

  古人說,雪中送炭是君子。誠然!一個當時還是年輕人的死者,能夠在當時那樣自覺得力地,甚至在以後持之以恆地關愛一個特別需要關愛的人,那是極其能難可貴的一種義舉,我聞之不禁對死者肅然起敬!

  其實,我也曾經與死者是東溪大隊茶業專業隊的工友,雖然僅僅一年後就離開了專業隊,可是幾十年來我常常因為懷舊而與許多工友時有重逢敘舊,卻一點兒也沒有瞭解到死者的可貴行為。也許是死者也認為“善欲人知,不是真善”,低調自處不事聲張使然、也許因為死者雖是我的堂哥,但是他健在時我們的交往只是一般而已,幾乎就沒有把晤深談過。甚至,有時候我還對堂哥某些方面有些反感使然。

  儘管如此,在堂哥去世後偶然聽到承恩於他的人的發自肺腑的感恩陳述,我還是為堂哥那時的可貴的一切充滿敬意!

  也就在今天,我也聽到堂嫂訴說另一對夫婦特地從龍巖趕回來參加堂哥的葬禮的事,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過去堂哥對他們的關心,他們就沒有今天這個家了。

  原來如此,兩件事情同一類,都是堂哥平時善舉造福他人,而承恩者也都能銘記感恩,努力答恩!說到這裡,我不禁也對這些知恩答恩的人們肅然起敬了!

  我也感歎,當工友時於堂哥欠相知,永別之後卻有好新聞。我覺得不把這些稍微寫出來就不舒服,所以於晚風吹拂中心思自然蕩漾,燈下的文字有遺憾也有心花。

  難怪蘇東坡曾今吟誦,“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是堂親不能長久已經作古,而我們自己的俗事還在現在進行時需要馬不停蹄。

  我也記得多年前堂兄的長子不幸早逝後,他曾經到過我所居住的教師新村,可是剛一落座就馬上被不速之客一隻蜂叮了他的脖子一下。

  去年本鄉佛道誕之時,我詢問堂兄看看還有沒有擺放供品的桌子可用。他說還有,馬上給了我一張順序號。我們他要不要交錢,他說不要了。

  我與堂兄最近的一次邂逅是不久前在他家,我看到他呼吸有困難在吸氧。後來知道那是他十多年前就得的職業病,還沒等再看望他的念頭成為事實,他卻作古永無再見之時了。

  寫到這裡不禁想到一首詩“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到無花空折枝”。可是,我今晚所寫恐怕是連折枝都沒有了!

  看來,每個人平時都宜珍惜相處的分分秒秒,用造福自己與他人的行動回報社會,不負青春!

  2024年6月10日寫於福建南安金淘鎮東溪村堂哥家的大埕燈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