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黃國鵬:遊客因購物少被導遊罵「真醜陋,不要臉」

2024年06月19日 23:3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6月19日 23:38

  6月13日,有網友發佈視頻,稱其跟團旅遊時疑因購物太少,被一位導遊辱罵。

  視頻發出後,引起關注和熱議。

  成都市文旅局官方賬號“成都文旅”也在該網友視頻下留言:“已關注到相關信息,正在核查有關情況。”6月14日晚間,文旅成都發佈了《調查情況通報》,稱視頻反映情況屬實。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6月13日,吉林的一位網友先後在網上發佈“成都導遊的醜陋 強買強賣”“不買或者買的少辱罵遊客”“成都導遊真囂張 不買或者買的少就開罵”三段視頻,反映自己在成都旅遊時遇到的事。

  我們看看視頻都是些什麼內容?三段視頻均拍攝於一輛旅遊大巴上,反映的均是一位女遊客(發佈視頻的網友)與一名男導遊的爭吵。

  第一段視頻中,女遊客對男導遊說:這不就是購物團嗎,不買就急嗎?我們在重慶已經買了那麼多(牛肉乾),今天我們不買就不行?三個人買一包都不可以?

  男導遊說:“不可以,要麼你們就不要買了。”

  女遊客說:“對,我說我不買了,你為什麼要急眼?”

  男導遊說了一句“真醜陋”後走向車後。

  女遊客懟了男導遊一句:“你不醜?你這種人不醜嗎?”

  男導遊回懟了一句:“太醜了。”

  第二段視頻中,女遊客對男導遊說:“不買東西說我們不要臉,說我們大伙不要臉啊?”男導遊說:“真不要臉,對,真不要臉。”

  第三段視頻中,男導遊生氣地說:“你真的不要臉,我說句實在話。”女遊客回懟:“我們不要臉啊,我們為什麼不要臉?”之後,兩人就報的是不是購物團再次發生爭執。視頻末尾,男導遊走向車尾,就遊客報的是不是購物團與其他遊客發生爭執。

  該網友說,事情發生在6月9日,九寨溝回成都的路上,導遊在車上推銷他的土特產。因為自己此前在重慶遊玩的時候已經買了很多並郵寄到家了,所以導遊在推銷時她只買了一袋“意思意思”。“然後他就急了,說在別人那買那麼多,到他這兒就買一袋。”該網友在視頻中說,當時她就錄了那些視頻,也聯繫了當初報團的旅行社,但旅行社並沒有給她一個滿意的答覆。

  事主確實有投訴到報團的旅行社,而顯然是因為報團的旅行社沒有給出滿意的答覆,才不得不通過互聯網發視頻的方式引起社會的重視。

  而事發地的成都及阿壩有關主管迅速做出回應。

  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阿壩州文化廣播電視體育和旅遊局通報中指出,針對6月13日網民在抖音平台及微博發帖反映“成都一導遊因遊客不買或少買東西辱罵遊客”的相關視頻,經成都市和阿壩州的文旅部門聯合調查,該旅行團為四川省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委託中游國際旅行社(成都)有限公司金牛分公司接待,由中游國際旅行社(成都)有限公司金牛分公司委派導遊張某(所屬機構阿壩州九寨松州導遊協會)提供導遊服務,視頻反映情況屬實。6月13日晚,已對涉事旅行社和導遊立案調查,根據調查核實情況,擬對涉事導遊張某作出吊銷導遊證的行政處罰,擬對中游國際旅行社(成都)有限公司金牛分公司作出停業整頓3個月的行政處罰。

  當地旅遊主管部門的反應是及時且有效的,不像某些地區,不知想掩蓋“醜事”還是有“小事化了”的想法?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發生這種“旅遊醜事”就要學成都、阿壩那樣,勇於承認並迅速果斷做出行政處罰決定,還旅遊市場以公正、透明、健康。主管部門有作為,遊客才不會用腳投票。

  但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招客的當地旅行社,遊客報團時或許報的是“純玩團”,但到了異地接待社有“可能”將“純玩團”與“購物團”混為一車成行,因此,車上的接待導遊就分不清。當然,作為導遊這麼謾罵遊客“不要臉、太醜了”,這就犯了服務行業的大忌,是旅遊業所不容的。

  或許由於行業競爭激烈,才導致“購物團”死灰復燃,有少數旅行社“打擦邊球”,降低接待費而得到客源,抱著僥倖心佔據慘烈競爭的市場。而一旦被揭露,只遭到三個月停業整頓的行政處罰。其實,在這個被停業整頓期間,只要業者手上掌握外地旅行社客戶,還是可以借用同行的招牌操作的。

  徹底根治的辦法就是堅決查處“購物團”,國內旅行接待社只要存在“購物團”,這個旅遊市場永遠都是“不公平”的競爭,必將存在遊客與導遊的利益爭執,這是繞不開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