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陳淳淳:國際視野下的菲華文學

2024年06月18日 23:4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6月18日 23:49

  2024年6月9日,“東南亞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菲律濱《僑中學院》成功舉行,迎來了15個國家的學者、教授、作家的參加,研討會由菲律濱華文作家協會、世界華文文學聯會、香港文綜雜誌社聯會主辦。舉辦此次研討會的經費由菲華體育總會創始人創會會長、菲律濱華文作家協會名譽會長陳著遠先生捐資贊助。陳著遠先生熱心菲律濱華文教育,極力推動菲華文學的發展,在菲華作協設立《陳著遠文學獎》,旨在激勵菲華文學創作者的創作熱情,陳著遠先生贊助此次“東南亞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有力推動菲華文學從本土化走向國際化,使菲華文學在國際視野下綻放光芒。菲華文學的發展離不開菲華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鼓勵,正如陳著遠先生在研討會上說:“獨木不成林,眾志可成城。”菲華作家們在通過與來自海內外的學者們和作家們的交流中,得到創作上的良多啟發,拓寬了文學視野。文學作品承載了人類的智慧與情感,菲華文學是在“五四”新文學的影響下誕生的,經過百年的風雨歷程,菲華作家們直面社會熱點、揭示社會生活的深度與廣度,積極回應現實問題,負起菲華文藝應盡的社會責任。在創作上融合菲律濱社會的風土人情,以及菲華社會的發展狀況,創作出大批的本土氣息濃厚的菲華文學作品。

  這次研討會有十三篇論文,從不同方面、不同視覺對菲華文學進行研究;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蘇永延博士的論文《艱難的苦澀夢想--以許秀端的《逐夢》為例》和《商報小說集》中的中篇小說《南伯的一家》為例,對這兩部菲華文學作品中進行剖析,同時探討近代以來閩南人下南洋謀生者的各種境況;華僑大學華文學院講師林明賢的論文《一方水土一方風情——試論菲華文學的獨特性》,從菲華文學的本土化論述菲華文學的獨特性;華僑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慶妃教授的論文《跨境視閾的菲律濱華僑海外抗戰書寫》,論述抗戰時期菲律濱華僑參加抗戰的過程和歷史意義;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艾尤教授的論文《論菲華詩歌中的生命意識》;韓國檀國大學中文系王樂教授的論文《韓國學者視角下的菲律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古大勇教授的論文《菲律濱華文文學的“晉江現象”》;香港女作家學會何佳霖會長的論文《一種燦爛的美學意象透出強烈的家國情懷--評菲律濱詩人椰子的“意象”建構》;歐洲華文新移民作家協會夢娜主席的論文《百花盛開的菲律濱文學氣象》;台灣詩人詹澈的論文《略談台灣與菲律濱詩歌的鄉愁》;菲律濱《世界日報》常務副總編候培水的論文《菲律濱華文文學的發展歷程及創作成果》;菲律濱旅遊協會柯賢毅創會會長的論文《三代傳承手繪彩筆寫春秋——菲律濱華文文學的發展歷程及創作成果》;菲律濱華文作家協會柯清淡名譽會長的論文《確認《商報小說集》在菲華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菲律濱《商報》文藝副刊編輯陳淳淳的論文《菲律濱華人社團民俗文化研究》。十三篇論文從深度和廣度把菲華文學放在國際視野下進行研究,這是菲華文學的盛宴。

  文學創作是一種精神活動,是作家對世界的主觀感受和認識,體現了作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作家通過文字表達與讀者產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這次菲律濱華文作家協會主辦“東南亞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使菲華文學展示在國際視野下,同時吸引菲華社會的青年一代參與到這個關乎菲華文化傳承的發展中來,讓菲華文化得以薪火傳承,生生不息。

  2024年6月17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