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丁鐸:拿南海外大陸架劃界做文章,菲律濱又是何居心

2024年06月18日 00:4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6月18日 00:47

  6月14日,菲律濱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下稱“委員會”)提交了劃定南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申請。雖然該申請的摘要和詳細內容尚未公佈,但從菲律濱外交部所稱的“西巴拉灣區域”的南海外大陸架可以推斷,其範圍涉及中國南沙群島和中國主張管轄海域,侵犯中國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菲律濱此舉蓄謀已久,是妄圖坐實2016年南海仲裁案非法裁決(下稱“仲裁裁決”),以南海外大陸架劃界案為抓手鞏固甚至擴展自身在南海的非法所得和單方面主張,並在多邊國際場合及國際輿論場上繼續炒熱南海議題的政治法律挑釁。

  作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設立的海洋機構之一,委員會審議沿海國關於其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資料和其他材料,並向沿海國提出建議。自1997年正式運作以來,委員會迄今已經收到了沿海國提交的共94項關於劃定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申請。

  在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期間,據有關測算和統計大約有30多個國家可能擁有外大陸架,其中南海沿岸國只包括印度尼西亞,且從地理形勢上看,印度尼西亞的外大陸架也是在印度洋方向延伸而不在南海方向。然而,目前提出申請的國家總數已是1978年統計數字的兩倍多,越南、馬來西亞、菲律濱等南海沿岸國也都聯合或單獨提出了劃定南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申請。這表明,在《公約》談判期間,各國對外大陸架問題的認識相對有限,不僅低估了沿海國運用有關規則擴展或強化自身管轄海域主張的意願,在一定程度上也未能預見外大陸架問題會與南海問題產生交集。

  南海外大陸架問題是多年前導致南海法理鬥爭激化的觸發因素之一,而仲裁裁決不斷發酵的負面影響反過來又不時將南海外大陸架問題置於聚光燈下。事實上,這一問題正成為個別爭端當事國侵犯中國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以及一些域外大國試圖在國際輿論場上將南海塑造為所謂“全球公域”的圖謀的交匯點,正成為這些國家試圖否定中國南海主張、強化仲裁裁決所謂“效果”的政治法律工具。

  雖然按照“有爭議,不審議”的議事規則,委員會對涉及爭端的申請仍會以“不予審議”或“擱置審議”的方式處理,但無論是在委員會內部還是在《公約》成員國之間都不時有修改此議事規則的聲音傳出。換言之,儘管短期來看此規則不會廢止,但不排除有關國家在幕後勢力的策劃下推動修改這一規則,為委員會未來能夠審議經過精心包裝的南海外大陸架劃界申請並擬制建議打開方便之門。

  馬科斯上台以來,菲律濱大幅調整南海政策和對華政策,其在仁愛礁、黃巖島、鐵線礁、仙賓礁等地不斷製造事端,在南海問題上的挑釁性舉動五花八門:有“運補衝闖”、有“演戲賣慘”、有“聯合海空巡邏”、有“民間組織運補”,等等。然而,在中國強有力的反制措施下,菲律濱的種種圖謀並未得逞,也沒有佔到任何便宜。

  在這種情況下,菲律濱不僅沒有迷途知返,反而一錯再錯,試圖通過提起南海外大陸架劃界案,在委員會等涉海多邊國際場合“開闢新戰場”。菲律濱提交南海外大陸架申請的準備工作在過去幾年其實一直沒有停歇,而據有關渠道瞭解,美國一些研究機構和在南海仲裁案中為菲律濱提供法律服務的美國律師團隊在涉及南海外大陸架問題上也向菲律濱提供了相應的法律技術諮詢。

  要看到,隨著中國在南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軟硬實力逐步提升,菲律濱固化自身非法所得的心理焦慮越來越強烈。同時,考慮到中國與東盟國家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時間窗口有限,菲律濱在南海外大陸架議題上提前佈局的操作空間正在逐步縮小。通過在“準則”磋商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前搶先出手,菲律濱意在盡可能地擴大單方面非法主張,避免隨著“準則”磋商的推進或最終完成而錯過“時機”。

  鑒於委員會在議事規則方面的限制,在菲律濱眼中,申請能否被審議乃至被通過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其更看重的是掀起又一輪針對中國的外交照會戰,即引發部分域內外國家通過外交照會攻擊中國南海政策主張所產生的“效果”。菲律濱提交申請後,不僅直接涉及爭端的當事國可能會陸續發聲,部分域外國家也可能以維護所謂“航行和飛越自由”的名義介入其中,各方提交的照會內容將遠超出就劃界案本身表明立場或發表評論的範疇,反映出來的分歧也將遠超出委員會可以審議的職權範圍和專業能力。

  這種“借台唱戲”的做法反映出了當前在南海問題上“個別當事國伺機謀利,域外大國佈局謀勢”的地緣政治現實,可能會為當前總體穩定的南海局勢添一點亂,但菲律濱想借此將其單方面的非法主張和南海問題的解決方案強加給中國,注定不會取得成功。(作者為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原載環球時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