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東南亞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記

2024年06月11日 23:5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6月11日 23:54

  本年度菲華文藝界的最大盛事:《新時代、新發展、新探索—東南亞華文文學(菲律濱)國際學術研討會》終於六月十一日落下帷幕。四天三晚的行程,包括六月九日的“研討會”及六月十日的“岷市一日遊”,異常緊湊。

  研討會由菲華作家協會,世界華文文學聯會、香港文綜雜誌社聯合主辦,逗菲期間的食、宿、觀光等費用基本上由菲華著名慈善家、殷商陳著遠先生贊助。

  根据名冊介紹,來自國外的專家、學者達四十位。事前“作協”在各華報上已作詳細介紹,恕我不再贅述。而本地的發言者有三人,即:柯清淡、侯培水和我。

  六月九日,“研討會”藉菲律濱僑中學院的大禮堂召開,文友云集,座無虛席,盛況空前。主要貴賓除陳著遠先生外,有中國駐菲大使館文化參贊黃雅萍女士,菲華商聯總會副理事長許學禹先生,菲華各界聯合會主席蔡永寧先生等。

  眾所周知,辦一次盛會,尤其是一場“文化盛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語說:“萬事無錢莫舉”,文化人阮囊羞澀,是個弱勢群體,資金的籌集是個最大難題。其二:是接待問題,客來自五湖四海,單是接飛機就需大量人力。其三:是“研討會”的籌辦,譬如:設計和印刷請柬及日程表,會場佈置接待都需有專人負責。這一切的一切,都有賴于菲華作家協會全體同仁的同心協作。今次,“作協”同仁表現不錯。特別是溫陵氏先生,刻意從宿務市飛來岷市參加接待工作。此外,陳嘉獎、傅成權、姚靜怡、陳俊仁、心受等諸位先生、女士均盡心盡力參與接待,值得一贊。

  與此同時,依我個人的觀察,菲律濱僑中學校校方極盡“地主之誼”。會場內設有茶、水、咖啡及菲式點心,供賓客享用。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話出于《論語》的開章第一篇《學而》。意思是說:有同學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麼?在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同門為朋,同志為友。今天,我們把“朋”和“友”合在一起,統稱“朋友”。

  在今次的“研討會”上,別人的情況我不清楚,就我個人來說,真箇“獲益匪淺”。不僅在會場上派出八十多本書(會場內設有贈書枱,供文友擺放個人著作贈送,設想十分周到),聽了許多場精彩絕倫的學術演講,還認識了不少來自五洲四海的專家、學者。尤其,是十分榮幸的認識了艾尤博士。艾尤博士,芳齡應是三十左右,年輕貌美,舉止端莊,言談文雅、溫柔。据手冊上介紹:“艾尤,文學博士,博士後,北京大學中文系高級訪問學者,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婦聯副主席,首都師範大學台灣研究室主任,中國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學術輯刊《中國女性文化》主編,兼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會理事,北京市婦聯智庫專家、北京市婦女理論研究會理事、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六屆理事會理事等,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女性文學與性別文化研究。”

  艾尤博士讓我這個菲華文壇著名的“獨行俠”深受感動的是:在多次的交談中,她一再提到今次菲律濱行主要的目的是收集東南亞的文學資料,提供給學生們寫論文時作參考。一腦子裡想的是“學生們”,而不是裝腔作勢,表現自己。看著她收集的眾多書籍,我刻意於六月十日早上趕到酒店贈送她一個旅行社定做的旅行袋,“物輕禮義重”,聊表寸心。

  前面,我談到了今次“研討會”中獲益匪淺”。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別的不說,通過收集到的新資料,我決定對拙文《菲華作家(芳名錄)》中部分條項作如下的一些更改和補充:

  王若,本名王國棟,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生於一九三一年,卒於一九八五年,是一位與命運艱苦奮鬥白手起家的商人。業餘喜歡文學創作,著有詩集《蕉窗吟草》(一九0年),《芥蒂集》(二0一八年)。

  小華,本名陳瓊華,祖籍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一九四0年生於菲律濱。童年時,兄弟姐妹多,家境一般。自強好學,畢業於菲律濱中正學院。一九八一年在丈夫王國棟的影響下,開始步入文壇,多才多藝,能歌善畫,寫作涉及詩歌、散文、小說等各種形式,屢次獲獎。一九八五年,丈夫不幸英年早逝後,其毅然創立“王國棟基金會”贊助文友出版文集,至今出版了十一部,計:《春華秋實》、《夏默文選》、《君君小說集》、《純真散文集》、《月曲了詩集》、《小華文選》、《欣荷文選》、《黃梅散文選集》、《謝馨散文選》、《詩文誌》、《和權詩文集》。個人文集有:《小華文集》、《回眸來時路》等三部。

  椰子,本名陳嘉獎,祖籍福建省晉江市。一九六五年出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旅菲。詩作散見於東南亞各國詩刊和海峽兩岸四地詩刊。著有詩集《我們一定要解放口罩》。

  今次“研討會”,發言者多達數十單位,十分踴躍,以致必須分場地進行。可惜,主持人沒有控制好發言時間。這是“研討會”唯一的缺點。

  菲華文學擁有百年歷史,卻至今沒有一部《菲華文學史》,企盼通過交流,國外的專家,學者們能伸出援助的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