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香港仔:嚴打濫用公屋 深層問題應檢討

2024年05月31日 00:4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31日 00:43

  當局積極出招打擊濫用公屋,其中房屋署於今年4月向25萬戶已住滿10年的公屋租戶派申報表,要求在5月底前交回申報表,惟截至上周僅收到27%申報,並有約300戶主動交回公屋。而上輪申報亦有逾780戶主動交回或被要求收回單位。這些數據一方面顯示濫用公屋情況嚴重;另一方面說明當局權威和職能喪失,沒能有效懲治違法霸佔社會緊缺資源的人士。對此,當局必須對相關人等追究法律和經濟責任,以儆效尤。同時亦需查找內部管理責任,杜絕制度漏洞,撥亂反正,讓公帑用得其所。

  房屋署署長羅淑佩指出,去年10月至今年年初的首階段88,000戶申報當中,有逾400戶自行交出單位,之後再揭發380戶持有本地物業,須收回單位。由此可見,當局由去年10月開始,多輪宣傳之下,不但申報仍拖拖拉拉,而且依然有人心存僥倖想蒙混過關,正正說明房屋署過去管理失效,令人有違法違規亦無所謂的觀感。

  目前,有關公屋虛報瞞報資產的個案,幾乎全部判緩刑,就算罰款亦只是數千元,罰了等於沒有罰。對於持有物業而霸佔公屋者,本身並非窮困人士,每月賺取數千元市值租金的差價,累積金額十分可觀,對社會的損害亦遠大於一般偷竊或挪用公款等罪行。對這類人士的判罰,理應不需要給予恩恤,不重罰不能體現社會公義,否則只會變相助長部分濫用者心存當局查不出來的僥倖心理,增加行政和社會成本。

  香港公屋資源十分稀缺珍貴,雖說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約為5.6年,但事實上有人已輪候了十多年,甚至更長。究其原因,在於早排並不表示能早上樓,當中有大量情況可加分“打尖”上樓,包括租住不適切居所等特別情況。但當局對虛報資料審查力度不足,造成不少人抱着“過到海便是神仙”的心態,縱使被揭造假亦幾乎沒有代價,於是鬥慘成為風潮,有人等十多年,有人短時間就能上樓,當中是否暗藏利益鏈條,很值得深究。

  濫用公屋早已是公開秘密,社交媒體上亦有不少“教路”文章,但有關方面遲遲未能有效應對,明顯有管理失職之嫌。當局除了要揭露濫用,收回公屋,更要嚴加懲戒濫用者和怠政者,只有加強監督,公屋資源才能早日公平分配到真正有需要的市民手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