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宋春來:字裏有乾坤,書中藏日月 ——讀徐強《字裏有乾坤:細說<千字文>》(第一冊)

2024年05月28日 01:0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28日 01:08

  自讀書認字以來,吾雖然讀過一些書籍,但對於每個漢字的來龍去脈卻知之甚少,而當我翻看到廣西貴港市作協主席、雜文家徐強先生最近出版的《字裏有乾坤:細說<千字文>》(第一冊)時,深為他對文字的瞭解而佩服。徐強在這本書的“使用指南”中說的,這本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依我看,的確如此。

  拿書中第一篇《“天”原來只有“頭頂”那麼高》來說,文章主要是說這“天”字。書中,題目之上配上了少兒抬頭望天空的生動插圖,插圖邊有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篆文、康熙字典體、隸書及楷書的“天”字的寫法,讓人一目瞭然地看到了“天”字如何從甲骨文一路演化下來,這象形文字的魅力讓人更加相信文中所說的,“天”字最初指人的頭頂,而“天靈蓋”就是從這裏來的。文章接著又引用了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及東漢文字學家許慎關於頭顱或頭頂,如何比喻或引申為天空的說法,讓人開了眼界。

  這篇文章一開頭卻是以唐朝王勃所作的《滕王閣序》中的一名句作為切入,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並對這有“天”字的詩句作了簡短而精準講解。行文中,作者還想到了現代文學家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想到了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這其中有“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也想到了《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夾敘夾議,前後無縫連接,形散而神不散,按網路流行的一個詞語來說,那是十分的“絲滑”。

  又如書中的《十年磨一劍》,這篇文章講解的是“劍”字。文章開頭介紹了魯迅的小說《鑄劍》,這是取材於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干將、莫邪的故事。從中可見鑄劍者的無奈,楚國國君的殘暴,復仇者眉間尺(干將和莫邪的兒子,也叫“赤鼻”)的果敢,俠客的重義輕利、言出必行。“20世紀20年代,中國內憂外患,社會動盪不安,魯迅先生借用眉間尺的故事來激勵人民鬥志,振奮民族精神,可謂用心良苦。”徐強先生是寫雜文的高手,他的點評精準到位。

  文章中也說到了唐代畫家吳道子畫的《孔子行教像》,這幅畫中的孔子腰間有一把劍,為什麼要佩劍呢?作者認為,“在儒家看來,純粹的武夫容易變成暴徒,而純粹的文人又過於柔弱,‘心計’太多,缺乏陽剛之氣,因此,最理想的就是文武兼備、剛柔相濟的人才,光明磊落,仁民愛物,講道義、負責任、有擔當。孔子佩劍的畫像,形象地反映了儒家培養文武全才的育人理念。”這的確如此,比如在國與國之間,若只會講仁義道德,根本就無法抵擋那些侵略者毫無人性的殺戮,所謂“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也如此。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也說到了南宋詩人陸遊的《醉歌》,說到了唐代詩人賈島的《劍客》,可謂信手拈來,尤其是通過講解《劍客》作為文章結尾,似乎也是自然而巧妙地鼓舞人們要樹立遠大理想,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毅力,以便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徐強先生出版有《下輩子做一條狗》《當狗站起來的時候》等雜文集,他的文章常常引經據典,而且觀點鮮明,見解深刻,可見其博通經籍、滿腹經綸。《字裏有乾坤:細說<千字文>第一冊》這本書也沿襲其行文一貫以來的特點,既條理清晰,又瀟灑自如,落筆成章。徐強先生購書看書特多,所以那些成語掌故、古典詩詞、歷史故事、民風民俗、典章制度等等,他用之如輕車熟路,遊刃有餘。

  徐強先生是使用新媒體很“絲滑”的人,他這本《字裏有乾坤:細說<千字文>第一冊》也嘗試了融媒體出版。書中每篇文章均由朗誦藝術家錄製音頻,掃碼即可收聽。此外還配套有小程式“《千字文》研習社”,通過音頻、視頻、遊戲等形式,為讀者學習文字知識、書法知識、國學知識與交流心得體會提供了融媒服務。可見,他為推動優秀文化的傳播用心良苦。

  為此書錄製音頻的是廣西民族大學傳媒學院院長、廣西首批文化名家、廣西影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楊學明教授,她極具感染力的聲音聽起來讓人舒適。而為該書手繪插圖的是廣西師範大學藝術碩士、美術編輯陸洲,書中70多篇文章,每篇都有相應的插圖,豐富多彩的插圖讓書本圖文並茂,賞心悅目。另外,書中還配有梁家塔、劉家忠、譚永常、黃康依等人的書法作品,這些書法家的作品或行雲流水,或剛勁有力,或生動大氣,也增加了書本的藝術氣息,豐富了書本的內容,可謂相得益彰。 

  徐強先生說,《字裏有乾坤:細說<千字文>》擬成書10冊,總計100多萬字,書中的每篇文章可獨立成篇,不受分冊的影響,同時又可連為一體。只是,不知道他要花費多少精力去完成這個大工程,作為讀者,我期待他的系列書籍精采不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