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吳士存:菲政府否認「君子協定」違背誠信原則,也違背國際法

2024年05月24日 00:01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24日 00:01

  (來源:南海之聲)

  近一段時間來,菲律賓單方面否認中菲間達成的島礁管控協議,頻繁組織公務船和所謂民間組織“強行闖礁”“運送補給”,同時在軍事上與美國深度綁定,積極加入美菲日澳“南海陣營”,允許美國將中程導彈系統部署在其領土上。

  對于菲方此種舉動,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士存在接受南海之聲專訪時表示,菲律賓政府當前的所作所為已經置中菲關係大局于不顧,不僅損害菲律賓的國家信譽,嚴重違背國際法,最終將損害菲律賓的國家利益和百姓的切身利益。

  南海之聲:根據菲律賓媒體的報道,菲國會眾議院在5月20日就杜特爾特政府和中國之間的“君子協定”舉行了聽證會,您如何評價菲國會這個行為,以及菲方近期在南海的舉動?

  吳士存:菲現政府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將杜特爾特政府經營了6年的中菲良好關係破壞殆盡。中菲關係好不容易逐步走出“南海仲裁案”的陰影,現在一下子又“歸零”了,而且還在朝相反的方向倒退。

  菲政府背棄中菲間曾就海上管控達成的“君子協議”,這既是菲當前政府毫無誠信的表現,也是違反國際法的。2006年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公佈的《適用于能夠產生法律義務國家單方面聲明的指導原則》就明確指出,公開作出並表示願意接受約束的聲明(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文字的)可具有產生法律義務的效力。事實上,這些聲明的約束性是以善意為基礎的;有關國家可以考慮並依賴這些聲明,這些國家有權要求這些義務得到遵守。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菲律賓政府不僅不遵守其已經做出的承諾,而且矢口否認“君子協定”的存在,其作為國際法上的行為主體既違反國際法也喪失了政府誠信。

  菲馬科斯政府在南海的挑釁行為,同時也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有關精神和確立的原則。這些精神和原則包括締約方善意行使權力、避免濫用權力,以及通過協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保持自我克制,不採取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穩定的行動,等等。菲律賓馬科斯政府缺乏善意,濫用權利,加劇爭端,中菲關係目前出現的問題,責任完全在菲律賓方面。

  南海之聲:在馬科斯總統上任之初,人們對中菲關係其實是充滿期待的,但現實情況卻是很大的轉變。您認為這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吳士存:當前南海形勢不斷升溫,美國因素是問題的重要源頭之一。美國在2011年提出“重返亞太戰略”,2017年特朗普政府又出台“印太戰略”,這些戰略設計基本上都是為中國量身定制的。一方面旨在遏制中國的發展,另一方面利用南海問題破壞中國和東盟的關係,這是當前南海形勢“生亂生變”的大背景。

  南海問題是影響中菲雙邊關係的重要問題,但從近兩年來菲律賓政府處理南海問題的治理能力來看,馬科斯政府似乎已經很難有效處理外交和安全問題,一方面是美國因素在影響和牽制著菲政府的涉南海和安全決策,菲政府高層官員和軍方高層將領很多都在美國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深受美國影響,甚至有一些軍隊高級指揮官是由美國發放薪酬的。另一方面,菲律賓家族政治的特點,也讓其政客在上台後,更多是謀求家族利益最大化,而不會把國家利益和百姓的利益置于優先地位。

  南海之聲:菲律賓在近期的海上行動中大搞“麥克風外交”,塑造菲方“弱者”的形象,這種做法在菲國內形成了一定的民族情緒和對華敵意。您對此如何評價?

  吳士存:對于菲政客來說,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表現強硬,這是所謂的“政治正確”。菲律賓現在去仁愛礁搞補給行動,並不是真正去進行人道補給,而是為了炒作,他們要製造中國海警船“圍堵”或者“水炮”阻攔菲方船隻的素材,刻意製造“中國以大欺小”的所謂“證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基本每次運補都會有媒體在場進行拍攝,美國西方的媒體也需要利用這些素材。

  現在美西方以及菲律賓的一些媒體都在炒作“中國南海威脅論”,炒作“中國在改變現狀”,這對菲律賓老百姓產生了極大的誤導,對于中菲民間的交往、民心的相通,有很壞的影響。如果菲政府真的有心要改善中菲關係,就應該要正確引導民心、引領民意。

  但是我們也應該要有底氣和定力,不管菲方現在如何挑釁,都改變不了仁愛礁、黃巖島屬於中國固有領土的事實,也改變不了中國現在常態化管控仁愛礁、黃巖島及其附近海域的現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