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記許金棟誼兄及其新著《壼裡乾坤》

2024年05月22日 23:3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22日 23:39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蔡友銘先生送來金棟兄的新著《壼裡乾坤》,此書的印刷由他經辦。查詢之下,才知道該書早於二0二四年一月面世。那個時候,我正被“世紀疫災”——新冠肺炎的“颱風尾”掃進醫院,住了十四天,九死一生,承兒女們花錢如流水,才撿回一條老命。未能及時拜讀,實感遺憾。

  閱完後,我感到責無旁貸,理該向大眾推荐。雖在菲華報刊上塗鴉了幾十年,我從來不敢為他人寫序或點評文集(對杜鷺鶯女士《不過絎一朵花的時光》的點評是唯一的例外)。原因很簡單;孟子老先生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娄上》);明朝的顧炎武先生亦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序。”(《日知錄》)。其二,寫序或寫書評,必須對作者的生平有所瞭解,才會公允,不致偏頗。

  認識金棟兄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香港。倆家的交誼,還可上溯至父母輩。娶妻生子後,我的長子拜他為“誼父”。長期以來,雙方兒女間保持聯系,堪稱“三代交誼”。。這份友情無比珍貴。

  据我所知,金棟兄出生於中國福建省晉江市檀林村。一九五六年移居香港,接受小學及中學教育。走出校門後,曾得潘茂容老師授以中醫科學,又曾得廣東著名骨科大師何竹林長子何應華和著名骨科專家岑澤波授以中西醫骨科醫學。一九七三年,南渡菲律濱,以所學服務華社。因醫術高明,醫德仁厚,深受僑胞歡迎。著有《中國正骨學簡編》(一九七三年),《針灸學與民間療法簡編》(一九七五年),《痔與肛門疾病》(一九八七年)等專著。二00三年,舉家回歸香港,以所學回饋香港病患。金棟兄一生熱愛祖國和中華文化,業餘勤于執筆,作品散見於中、菲、港三地的報刊。至今,仍為菲律濱世界日報書寫專欄。曾為“菲華專欄作家協會”發起人之一。

  《壼裡乾坤》是金棟兄的第一本文學作品集,共收集了一百九十三篇其專欄文章。書籍由菲律濱莊茂榮基金會贊助出版。

  金棟兄的文集出版路,挺坎坷的。十多年前,《商報》就主動提議為他出版專集。可惜,聽說交稿後,因《商報》遇雨災,文稿保存不善,遭水泡壞。出版的事就停下來。今次出版的文章猜想是後期作品。

  讀者們若細心閱讀《壼裡乾坤》的話,不難發現書中的文章可分作兩輯;由第一篇《商報是甚麼?》至第五十四篇《春節節目多》,寫的是菲華社會的人事;由第五十五篇《歡度春節》至第一百九十三篇《幽默中用兵》,寫的是港人港事。

  魯迅先生說:“創作總根于愛。”(《而已集‧小雜感》)。《壼裡乾坤》的開章第一篇《“商報”是甚麼?》至第四篇《我愛商報》,就展現出金棟兄對《商報》和于氏兄弟的敬重和熱愛。

  金棟兄熱愛于自己的職業—中醫骨科,乃至中醫、中藥。這一點,我們從《中藥店如雨後春笋》,《貴藥、草藥》,《草藥及民間療法》等文中可見一斑。

  金棟兄待人處世講誠信、講義氣。筆者的一生熱衷于推動菲律濱的本地旅遊和中、菲兩國的文化,旅遊交流,他曾給予大力的支持。他是“菲華旅行愛好者協會”的發起人之一。

  他不只個人熱愛旅遊,甚至把旅遊視作一種“家教”方式。每逢連假,他總會帶著兒女到故國家鄉去旅遊,讓女兒們感受中華文化,以培育愛國心。

  金棟兄《愛家、愛國、愛天下》。他的文章涉及面很廣。他關心僑民生活,如:《風雨三二四》,《再見,完滿結局》;關心華教,如:《歡呼商總重視華教》,《關心教員病痛》,《華校的毒瘤》;關心菲華文學,重視文友們的創作,如:《馬容山的光榮》,《“菌之永恆”發行禮》;關心菲華社團的發展,如:《社團應促進融洽》,《商總高層與作者座談》;關注國際事件,如:《聲援化成力量》,《港府排斥旅外華僑》等等。

  綜觀《壼裡乾坤》一書,我個人的感受有三點:一、雖說專欄文章受字數和交稿時間的限制,很難寫得好。但是,金棟兄的文章,寫來心誠氣溫,氣和辭婉,很易感動人。二、作品風格靈活多變,用詞準確而口語化。文章格調公正超脫,篇篇言簡意賅。而富于變化;文章緊湊,脈絡分明,邏輯清晰,比喻通俗易懂。三、政論文,擲地有聲。

  蓋而言之,金棟兄的宏文,早已享譽華社。今番出版專集,影響將更遠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