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日月譚天:大勢不可逆,民意不可違! 坐在「小馬扎」上的賴清德要認清這三點

2024年05月22日 23:36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22日 23:36

  5月20日,賴清德從蔡英文手中接過接力棒,坐上了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小馬扎”。

  有島內輿論認為,賴清德當天的就職儀式“史上最冷”,面臨的境況不容樂觀。譚主注意到,儀式直播頁面的島內網友留言倒是很“熱鬧”,評價賴講話 “賴皮、空洞、不改變”“民眾的訴求一點也看不見”“把我們拉向戰爭的邊緣”……

  在譚主看來,賴清德這個“小馬扎”到底好不好坐,應該怎麼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觀察。

  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就職當天,賴清德厚顏無恥地鼓吹“世界承認台灣”,但事實是世界上183個國家都與中國建交,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這一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從賴清德就職儀式的三個顯著變化就能看出。

  一是參加的“外賓”人數大幅下滑。據台外事部門發佈的新聞稿,今年參加賴清德就職儀式的“外賓”人數相較八年前銳減了三分之一。

  二是參加的所謂“邦交國”數量驟減。八年來,高達10個“邦交國”棄台而去,今年僅剩12個“邦交國”派員參加。

  三是參加人員層級“降級”明顯。據報道,台灣所謂“邦交國”危地馬拉總統拒絕出席就職儀式,僅派外長團參加。還有島內人士指出,被賴清德寄予厚望的日本僅派出不含任何高層的議員團。就連被民進黨視為“密友”的麻生太郎,也在數次推脫後缺席。

  實際上,這三個變化勾勒出賴清德就職儀式相對冷清的畫像,也顯示出“台獨”越來越遭受國際社會唾棄。

  譚主注意到,這一趨勢還在不斷擴大。有島內學者直言,不排除近期再有“邦交國”與台灣“斷交”。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准威認為,由於周邊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受到區域經濟發展及整合的壓力,危地馬拉“斷交”的可能性最高。5月初,巴拉圭總統在接受日媒專訪時也坦承,如果無法證明與台灣當局維持“邦交”符合巴拉圭的國家利益,不排除會與中國建交。伯利茲、海地等國也在外媒及島內分析人士的“動搖名單”之列。

  這些“邦交國”的“動搖”完全在情理之中,他們看到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大義、大勢所趨,看到了與中國建交利於自身發展。洪都拉斯與中國建交一年來,先後簽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中洪自貿協定談判早期收穫安排,還作為主賓國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去年,中洪兩國貿易額同比增長20.9%。瑙魯與中國建交不到半年時間,升級改造碼頭、承接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等有利民生的對華合作項目有序推進……

  利弊如此明顯,大勢如此清晰,也難怪賴清德剛就職就門庭冷落。

  一個充滿民怨的“爛攤子”

  除了外憂,賴清德還面臨巨大的內患。雖然他在“5•20”當天就島內民生大肆吹噓,“畫餅”改善食品和交通等安全、維護治安、提高收入、能源轉型等,但實際上其從蔡英文手中接過來的卻是一個違背民意、充滿民怨的“爛攤子”。

  緊張動盪的兩岸關係讓島內民眾最為不安。八年來,兩岸交流受阻,台海軍事衝突風險急劇上升,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更是將台灣列為“地球上最危險地區”。近兩年,島內民眾走上街頭呼籲“和平反戰”的次數比馬英九時期八年加起來還多。但賴清德明顯沒有反思,反而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島內輿論認為,賴的就職講話較之蔡英文、陳水扁“更硬、更沖”。台灣TVBS最新民調顯示,53%的民眾對於賴處理兩岸關係沒有信心。未來四年,台灣民眾恐怕繼續要在擔驚受怕中過日子了。

  島內經濟因民進黨當局試圖與大陸“脫鉤斷鏈”深陷困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桂清指出,台灣整體出口額尤其對大陸出口額呈現連年衰退趨勢,2023年,台灣經濟增長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低。相應地,普通台灣老百姓薪資停滯,缺水、缺電、缺蛋等“七缺”問題此起彼伏,民眾生活痛苦指數在2022年超過7%,創下10年來的新高。而民進黨當局這幾年更是債台高築,債留曾孫。

  島內民眾還對民進黨通過“反滲透法”等濫權妄為極為不滿。島內媒體指出,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打著“司法改革”名義,行綠化司法之實。“反滲透法”已成為民進黨當局打壓異己、限制台灣民眾自由的司法工具,藍白陣營都表示要推動修改。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指出,“反滲透法”實際是“反兩岸交流法”,損害台灣民眾與大陸同胞正常交往的權利。

  在譚主看來,這三個被民怨燒得燙手的“山芋”其實就是:兩岸關係謀“獨”當先,經濟增長“脫中”為主,司法改革“為綠”服務。這些都是賴清德必須面對和解決但實際上解決不了的問題。

  一根急需抓住的橄欖枝

  台灣之所以內憂外患叢生,是因為民進黨逆大勢、違民意,持續推行“反中謀獨”。想要破局,最需要的是放棄“台獨”立場,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一基本事實,承認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在此基礎上推動改善兩岸關係。正因如此,近期,島內各界強烈呼籲賴清德要積極回應大陸不斷釋出的善意,抓住橄欖枝。

  譚主注意到,島內輿論特別關注大陸方面提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接連推出恢復進口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開放福建民眾赴馬祖旅遊等促進兩岸經貿、旅遊交流的善意舉措。

  台灣中視新聞的政論節目指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指引了一條台海和平避戰的路,民進黨內近期也出現要求修正“逢中必反”路線的聲音。民進黨元老洪奇昌接受《中國時報》專訪表示,兩岸在政治上不宜只是對抗,而是應努力求同存異,創造兩方對話機會。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日前在社交媒體平台發文表示,希望賴清德以人民為念,讓每一位台灣母親都不用擔心孩子會因虛假的“台獨”主張而被推上戰場。

  島內各界人士頻頻向賴清德喊話,“要客機不要戰機”。台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19日表示,希望賴清德能看清時勢,釋出多一點善意,從交流面切入。南投縣長許淑華稱,南投以觀光、農業為主要產業,這些產業又與兩岸關係密切相關,賴清德應呼應大陸方面釋出的善意。花蓮等地的農漁民和旅遊業者高喊“我們準備好了”,還有島內名嘴督促賴清德“趕快接球”。

  從“5•20”講話看,賴清德充分暴露了其“台獨工作者”的本性、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完全不顧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的島內主流民意。譚主最後想說,只有四成得票率、被諷“先天不足”的賴清德放著順應民意、和平發展的正道不走,非要走違逆民意、挑釁對抗的邪路,那他未來四年在“小馬扎”上一定是如坐針氈,坐立難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