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陳淳淳:淺談菲華文學的生存與發展

2024年05月22日 00:1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22日 00:10

  菲華文學是受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開始出現的,時至今日,已走過了百年歷程。文學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依賴一定的環境和條件,文化土壤、語言環境,讀者群等條件,是成為文學存在的內在條件,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的文學,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菲華文學能在離開祖國的母語環境中誕生並生存下來,離不開菲華社會的文化土壤,華人社團、華文報刊、華文教育作為華人社會的三大支柱,對菲華文學的生存與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文學的特徵是用語言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菲華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結合體,中華傳統文化是菲華文化的根源,以儒家學說為主要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菲華社會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地域文化元素、社會生活場景、民族風俗習慣等因素,菲華文學作品的創作自然而然地糅合了這兩種文化的特色。翻開菲華文學作品的歷史扉頁,早期的菲華文學作品有著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這是老一輩文學創作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深深眷戀,在其作品折射出來最具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情懷。隨著華人逐漸融入菲律賓主流社會,文化的融合與新生代文學創作者及讀者群的加入,菲華文學作品的創作也趨向本土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到來,國際間的文化領域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要實現國際間的文化傳播和交流,菲華文學作品的創作需要從本土化向國際化發展。

  菲華作家協會作為亞細亞文學營的成員之一,始終不遺餘力地推動菲華文學向國際化發展。菲華文學作品作為東南亞華文文學研討會的研究對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菲華文學作品被介紹到中國,並已成為學術界的研究對象。菲華作家置身於異國文化之中,文化衝突與角色的定位處於模糊性,雖然作家們的文化屬性與身份認同在不同時期表現不同,但在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創作中依然留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

  每一種事業都有它獨特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怎麼理解菲華文學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值得菲華人作深層思考。百年來,菲華文學觀一直保持被動、接納、適應的姿態,當新時代文學思潮的來臨,菲華文學需建立起更生態的文學觀,文學作品是對時代的回應,作家生活在什麼時代,其創作的作品必然帶有時代的印記。講好菲華故事,賡續華人華僑愛國愛鄉精神,是當代菲華文學的創作潮流。菲華作家協會致力於菲華文學的傳播及培養新生代文學創作者,歷屆會長都竭盡全力促進菲華文學的發展,推動菲華文學的傳播與發展,已然成為菲華作協的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