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李芊穎:徘徊于情與理之間 ——讀《仲夏夜之夢》  

2024年05月22日 00:09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22日 00:09

  《仲夏夜之夢》是一場狂歡又夢幻的愛情之夢,之所以狂歡,是因為“真愛的道路永遠是崎嶇多阻的”,裡面的兩對年輕情侶——拉山德和赫米婭、狄米特律斯和海麗娜,他們之間有過私奔,有過“四角戀”,還有過移情別戀,歷經種種在今天看來是接近“狗血”般的情節才得以“有情人終成眷屬”;之所以夢幻,是因為裡面有不少神仙的元素,尤其是愛懶花汁,一種能讓人喪失理智去癡狂戀愛的神奇藥水,荒謬卻浪漫。而貫穿于這狂歡與夢幻中的根本母題,我想或許是“情”與“理”之間的徘徊,也就是情感與理性的衝突與融合,並且在兩者的關係上,情感往往佔據主導地位,理智則往往依存于情感中。

  “情”會使人盲目,甘願迷失自我。在劇中最充分表現出“情”與“理”之對比的是海麗娜,“愛情的判斷全然沒有理性,光有翅膀不生眼睛表示出魯莽的急躁,因此愛神便據說是一個孩子,因為在選擇方面他常會弄錯”,這是她對自己在追求狄米特律斯的過程中所做出的種種愚蠢行為的解釋,狄米特律斯戀上赫米婭,逐漸厭恨海麗娜的愛,厭恨海麗娜對自己的跟隨,他予她咒罵,她卻依舊深愛,“我是你的一條狗,狄米特律斯;你越是打我,我越是討好你”。海麗娜作為一個雅典貴族女子,為了這份愛情,卻將自己的體面,將自己的貞操一再踐踏,苦苦哀求以期望得到“一條狗還不如的地位”,甚至在狄米特律斯的多次驅趕後立誓“我願死在我所深愛的人的手中,好讓地獄化為天宮”,這是何等卑微、何等愚蠢,受“情”之所控,她看不見自我,也失去了自我。不過,我也是有看到她理之所在的,在她對狄米特律斯的愛逐漸絕望後,狄米特律斯和拉山德開始同時追求她,她卻選擇了不相信,選擇了拒絕。在海麗娜的愛情裡,“情”漸漸消逝之時,“理”才得以慢慢浮現出來,當“情”澎湃之時,“理”則往往也被淹沒其中。

  “情”會使人瘋狂,甘願放棄一切。赫米婭一心一意地愛著拉山德,即便要面對一死,或面對終身被幽閉在庵院裡的悲慘結局,也堅決要違抗父親安排的非心之所向的婚姻。她願意放棄生命,放棄自由,以近似于自我獻祭的方式,去捍衛自己與拉山德的愛情。能夠讓她付出如此大代價的,一方面也許是許多人提到的女性反抗意識的覺醒,但這種意識之所以覺醒,最主要的不還是她心中的那份真情嗎?“情”給予了她勇氣,讓自幼乖巧順從的她能夠捨棄所有,勇敢地對抗命運的不公。後面她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家裡、離開雅典,和拉山德為愛情私奔,同樣也是受“情”之所控。不過要說選擇反抗的過程中完全沒有理性嗎,我相信也並不是的,只是在決定的那瞬間,情絕對地壓過了理,否則經歷過完全理性的權衡利弊、計較得失後,身為雅典貴族子女的他們,很難會為愛而選擇放棄貴族的一切權利吧。再到後面,當一切似乎都變得風平浪靜,拉山德希望能和赫米婭合睡一個眠床時,卻被赫米婭以禮貌為由拒絕了,這一場與劇裡其他情節是截然不同的,它著重突出了赫米婭在愛情裡留存的理性,也讓赫米婭的愛情觀得以更加完整——在赫米婭的愛情裡,既有“情”也有“理”,但在大事面前“情”總是壓過“理”的,只有到了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上,理性的一面才得以露出。

  愛情是以“情”為主的,但人又是有理智的,所以人在愛情裡總是不斷地在“情”與“理”當中徘徊。在《仲夏夜之夢》中,莎翁很現實地把“情”與“理”的關係,把愛情的弊端展現了出來——戀愛中的人們,總是會被情沖昏頭腦,失去理智,“世界上理性可真難得跟愛情碰頭”。也因此,我十分幸運自己閱讀了這本書,因為正是看過了他人的盲目與瘋狂,才會更好地反思自己和提醒自己。其實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感覺有點“戀愛啟蒙”的意味,我想這會不會也是莎翁人文主義之體現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