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楊霄:黃巖島「民間行動」——一場多方蓄謀的海上「騷亂」

2024年05月16日 00:0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16日 00:08

/

  菲律賓“民間組織”出面策動的到黃巖島海域進行漁船運補、投放象徵性浮標的大規模活動,具有鮮明的非法侵權性質,突出的“街頭運動”色彩,夾雜域外勢力的挑動,對國際體系和秩序、地區和平與穩定、菲律賓的長遠利益都存在嚴重損害,是不折不扣的發生在海上的“騷亂”,值得國際社會、地區國家和菲律賓人民高度警惕。

  侵權圖謀違反國際法,欲蓋彌彰

  菲方策劃到黃巖島的各種活動宣傳都集中強調“在菲專屬經濟區內”,以此確認活動的“法律基礎”,引導國際認知為菲“固權”。實際上,關于“在菲專屬經濟區內”的宣傳恰恰反映了這場活動的侵權圖謀,也明確揭示出菲方對國際法理秩序的嚴重破壞。

  菲方策劃非法侵權行動,其背後邏輯是通過否定中國黃巖島主權,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賦予的海洋管轄權來否定中國領土主權。這一觀點與“陸地統治海洋”的國際法原則不符,也違反了沿海國必須尊重他國領土主權的前提下主張海洋管轄權的要求。

  愛琴海上有三千多個島嶼,其中兩千多個屬於希臘,有的島嶼距離土耳其只有1—2海里。這樣的例子在全球不勝枚舉,但沒有哪個國家像近期的菲律賓一樣如此明目張膽地挑戰國際體系和秩序。

  如果菲律賓西部的海就可以隨便稱為“西菲律賓海”,只要是距離菲海岸線200海里以內就是菲專屬經濟區,那麼土耳其應該如何對待希臘和愛琴海,世界領土、海洋和國際法秩序又將何存?

  菲律賓人不能夠以此為借口,在黃巖島附近海域策動挑釁性行動。這樣的活動既沒有國際法支持,更是對地區和平與秩序的嚴重破壞。

  “騷亂”式侵權實屬玩火,害人害己

  菲方變換手法,用一個非政府組織策劃更多形式的挑釁行動,實質上是借鑒和採取了“顏色革命”和“街頭政治”的手法。類似的活動在過去一些年來,深深傷害過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對安全和穩定製造突出的風險危害。

  從這些海上侵權行動的活動宣傳中可以清楚看到,這些活動有突出的符號化特點(手勢圖標),統一的宣傳色彩(藍色、棕色),採取平民掩護的非政府組織運作模式,主要實施大量人員湧入,隨後用媒體、自媒體等手段引導輿論認知。

  這些特點在禍亂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顏色革命”中屢見不鮮,東南亞許多國家都深受其害,對這些伎倆也毫不陌生。

  需要強調的是,讓西方政治勢力幫助策動具有“街頭政治”色彩的運動,是非常危險的“走鋼絲”行為。一旦打開“潘多拉魔盒”,菲少數背後鼓動的政客也無法把握這些運動的走勢,很有可能出現議題快速外溢、逆轉和發酵,與菲國內經濟、就業和能源等民生議題發生化學反應,轉為菲內部政局的不穩定因素。這種玩火的行為實在是不明智的政治決策。

  幕後勢力推波助瀾,居心險惡

  根據菲律賓當地一些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這些所謂的民間組織向黃巖島實施運補,實際上是菲少數政客及美國和西方勢力共同策劃的一場鬧劇。

  “這是我們的”(Atin Ito)是一個菲律賓民間組織,于2023年策劃對仁愛礁的“聖誕運補”而引發關注。該組織主要由菲阿克巴揚黨(Akbayan Party)策劃。

  一些成員通過自媒體披露了這個所謂的民間組織根本意圖並不是所謂“補給”,而是通過公開披露他們的“作秀”來引發國際關注,“目的是動員國際觀察團參加這些行動”。

  很多報道還集中披露這些有計劃的所謂“補給”行為,實際上是一系列政治掮客的“作秀”舉動,特別是還出現了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瑞典和歐盟使館的官方參與。

  打著“民間”的幌子,採取“街頭政治”的模式,背後有政治圖謀和西方勢力的加持。這樣的活動與其說是牽強的“維權”,倒不如說是出現在南海上的新型“騷亂”。國際社會、地區國家和菲律賓人民都應該擦亮眼睛,共同制止這些居心險惡、傷害深遠的暴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