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鍾藝: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

2024年05月16日 00:03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16日 00:03

  這個標題出自明朝小說家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文字屬于“文言文”,有點難懂。它的意思是:誠信,是治國和處世的重大準則。

  中國人講究“誠信”,視為“傳統美德”。它流傳了數千年,《周易‧系辭上》上說:“言不信者,行不果。”《易》,傳說是周文王被囚禁在商的時候寫的。孔夫子也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到了民國初年,孫中山先生更是信誓旦旦,云:“矢信矢忠,始終不渝。”(《軍政府宣言》)。現代的諺語,道:“破壤水堤的是腐朽的樹根,破壞友誼的是言而無信。”

  這個道德標準,對象是不分性別、年齡、身份的。上至“九五之尊”、“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都奉為圭臬。所謂:“君無戲言”、“一諾千金”。特別講誠信的人或背信棄義的人都會被載入史籍。前者如商鞅和季布;後者如背惠和蕭寶寅。《北史‧周本紀》載:“背惠怒鄰,棄信忘義。”;《魏書‧蕭寶寅傳》記:肅氏如凶惡的禽獸‘梟獍’。

  在中國人的眼裡,做人是不可以失去誠信的,否則,將“無立於天地間”——受世人鄙視。

  不過,由于過度地講信義,古人常鬧出笑話。例如:成語“退避三舍”。

  我之強調中國人篤信“誠信”,並不意味著指責外國人統統不講“誠信”。

  外國人也講這一套,譬如:美國前總統華盛頓曾說過:“自己不能勝任的事,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另一位前總統羅斯福也說過:“守信用勝過名氣。”此外,阿拉伯的諺語,云:“許諾如負債,到時必須還。”柬埔寨諺語,說:“寧可丟錢袋,也不失諾言。”事例不勝枚舉。因為,講“誠信”是人類共同的美德。

  問題來了。俗語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及“一樣米養百種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辦法排除遇上不講誠信的家伙的可能性。

  情況更糟糕的是,這種家伙可能是你的“知交”、“老友”。突然之間,莫名其妙地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讓閣下措手莫及,大大感嘆:“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元朝孟漢卿《魔合羅》)。被“朋友”出賣,是最令人痛心疾首的。

  “信,國之寶也”,這是上升到國家的層面。

  爾今,國際形勢嚴峻,“冷戰”重現,美利堅帝國威迫利誘世界上弱小的國家選邊站。想活在大國搏奕的夾縫中,談何容易啊!

  何況,主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新約‧馬太福音》)。

  關鍵是:美利堅帝國可以依賴嗎?它曾公開表露心聲: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第一。

  我們有必要提醒第三世界的人:《聖經》中說:“患難時依靠不忠誠的人,就好像依賴蛀壞的牙,骨錯位的腳。”(《舊約‧箴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