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宓月:在大海的那一邊(下)——序溫陵氏新著《那年那天》

2024年05月15日 00:00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5月15日 00:00

  2010年8月,在溫陵氏的全力推動下,在中國駐宿霧總領事何時敬、宿霧文華大酒店總經理何安頓和宿霧華社名流賢達的共同見證下,中外散文詩學會第一個海外創作基地“菲律賓宿霧創作基地”正式簽約,2018年掛牌運行。從2010年10月開始,溫陵氏和我在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華文大報菲律賓《商報》共同主編“中國當代散文詩作家作品專欄”,每週一期,每期推出一位中國散文詩作家作品。到第101期,我們把專欄更名為“中國作家作品選粹”,不再單純地刊發散文詩作家作品。迄今已推出639期,六百多位中國作家詩人。溫陵氏把每期報紙專欄仔細裝訂成冊保存起來,即使新冠疫情期間也沒有間斷過。在我主編的《散文詩世界》雜誌上,也推出了“東盟廊”專欄,重點刊發溫陵氏推薦的東盟十國的作家作品。十多年來,我們每週都在聯繫,討論專欄稿子。雖然編選稿件異常繁瑣,也沒有任何回報,不帶任何功利目的,但我們都沒有想過停下來。這是我和溫陵氏心照不宣的默契:只要能為中菲文化交流做一點事,我們就不會輕言放棄。

  我們的堅持是因為愛,因為對文學的熱愛。文學傳遞的情感和思想是無國界的。文學的溝通交流,更能產生共鳴。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文學的世界性功能愈發凸顯。有人說,中國文學要走向世界。我認為,文學更應該走向彼此,因為彼此都是世界無法分割的一部分。閱讀中國文學作品,閱讀菲律賓文學作品,都是彼此瞭解的最佳途徑之一。

  2012年,我們從九寨溝參加筆會回到成都,溫陵氏接受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華人世界”欄目專訪,專訪的主題用的就是溫陵氏的一句話:“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生命因為愛而精彩,文學也因為愛而有了深度和寬度。

  當時,電視專題欄目組決定把溫陵氏的居家場景放在我家拍攝,為了模擬菲律賓的生活場景,我們齊心協力地把我家好好收拾佈置了一番。節目播出後,效果非常好,沒人看出“破綻”,我擔心影響“國家形象”的事也沒有發生。2018年7月,我再次到宿霧,在溫陵氏的家裡做客時才知道,那都是因為溫陵氏的指點。

  在溫陵氏的家裡,看到牆上掛的字畫,房裡陳設的書案、茶几、飯桌,我感到特別的熟悉和親切,好像回到了自己家裡,一點兒沒有身在國外的感覺。溫陵氏的家還有供奉祖先的香案,大紅的中國結,觀音菩薩和關公雕像。這些佈局、裝飾和擺設,比大多數國人的家更中式,更有中國傳統味道。當天晚上,溫陵氏特意為我們一行安排了隆重的家宴,置了一大桌菲律賓菜,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他在《菲律賓菜世界第二》這篇文章中寫道,“宴客的最高規格是家宴,炭烤全乳豬、炭烤全雞(放山雞)、清蒸紅膏鱘、椰葉裹飯團(Puso)必不可少。手撕手剝手抓,無拘無束,飲收藏多年的好酒,放蕩形骸。”

  當溫陵氏帶我參觀位于宿霧郊外的定光寶殿時,我好像置身于國內的某座道觀。這是一座當地華人華僑捐資修建的祭祀中國思想家老子的道觀,雕飾有龍鳳圖案大殿屋簷,中文的匾額,建築風格也是典型的中式建築,與國內的道觀無異。

  溫陵氏跟我說,“旅居菲律賓50年,以一個老華僑的平常心看世界,從另一個角度看菲律賓華人社會和海外華人華僑,忠實的記錄並保存下來,這是我一生的心願。”50年前,他帶著至愛的書《基度山恩仇記》漂洋過海,到“在異國他鄉我有了書櫥”, 溫陵氏從未放棄打造和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他筆耕不輟,不僅結集出版了《霧島濤韻》《過去未來共斟酌》等作品集,也身體力行,“通過文化交流來推動心靈的交流、思想的溝通和感情的交融,讓中華文化真正撥動外國民眾的心弦,從而為中國贏得更多的理解和認同。”(《請多關注海外華文文學》)當然,對客居他鄉、漂泊海外的人來說,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灑脫,也有難以排解的“鄉愁”和無奈。

  誰也無法預測,一篇文章、一本書、一個故事會給人們帶去怎樣的體會和感動,給予人們怎樣的生命能量和心靈啟發。當傅成權的身份由中國人轉變為華僑,當傅成權用溫陵氏的筆名寫下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浩渺的大海再也不能將他與祖國分開。

  是為序。

  2024年5月8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