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李秀恒:亞洲擔今年全球經濟火車頭

2023年02月03日 01:22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3年02月03日 01:22

  世界銀行日前發佈了《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在全球通脹高企、加息不停、投資看淡、俄烏衝突等背景下,全球的經濟增長將會“急劇放緩”,預期增長下調至1.7%,為近30年來的低點。隨著經濟學家對歐洲今年的增長普遍悲觀,美國2023年的GDP增速預料也只有1%左右,亞洲自然成為了公認的世界經濟“火車頭”。

  內地經濟 強勢反彈

  日前,中國公佈了2022年經濟數字,按不變價格計算,中國2022年GDP同比增長3%。儘管這是1978年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倒數第二低的年度增速,但由於過去一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幅度都不大,中國在受到疫情較大影響的前提之下,仍能夠實現有不錯的增長,實屬難能可貴。

  踏入2023年,內地經濟在普遍的分析中都將會迎來強勢反彈,包括路透社調查以及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在內的機構,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預計增長普遍落在5%至6%區間。事實上,從幾個跡象亦可見內地經濟反彈的趨勢。

  首先,疫情的負面影響實現了“長痛不如短痛”。雖然去年12月的突然“開放”,讓不少人有些措手不及,短期內局部地區亦出現了醫療服務、藥物供給等方面的亂象,然而整體疫情在短短的數週內已經接近尾聲,進入了低流行水平,且早前外界較為擔心的新型變種病毒株亦未被發現,無論是根據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數據或是日韓入境核酸檢測的結果,內地本輪疫情流行病毒株為在歐美、日韓等地早已流行過的BF.7和BA.5.2。

  其次,報復性消費為必然趨勢。放眼全球任何一個經歷過疫情封控措施的國家或地區,在全面解封之後,都定會迎來報復性消費的榮景。無論是出行、觀影、通勤人數都在12月觸底之後急速反彈。以今年春節檔的電影票房為例,總票房達到67.34億元人民幣,位列歷史第二。

  而更重要的,是內地無論在貨幣或是財政政策上都存在巨大的空間。日前,中國社科院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在第四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就建議當局應適當提高通脹容忍度,以助力經濟反彈。鑑於目前內地較低水平的通脹率,寬鬆的貨幣及財政政策配合地方消費券的發放,對於內需都將有明顯的推動效應。

  印度發展 不容小覷

  除中國內地之外,根據聯合國數據即將在4月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亦引起了多方投資者及經濟分析師的關注,預計2023年印度經濟增長率將達6.5%。印度經濟的確不容小覷,只要克服部分問題,市場潛力非常大。

  在經濟優勢方面,首先不得不提人口紅利。印度不但總人口即將超過中國,且其人口結構十分健康,人口增長將延續至2064年才達峰值,每年都可為勞動市場注入過千萬新血,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吸引外資,更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

  其次,在外交方面,印度長期尊奉“不結盟”為其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並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及尊重。這種政策讓印度能夠在各個國際陣營之間“左右逢源”,在無形之中從經濟上、軍事上、政治上都得到不少好處。例如:美國力推的“印太經濟框架”將印度視為重要的參與者,而東盟發起的RCEP又為印度永遠保留談判的大門,可見東西方都十分重視印度作為區域大國的地位。

  然而,印度的發展存在幾大隱憂:一為國內不同性別、種姓、地區、宗教等在受教育機會、工作機會乃至於衛生醫療待遇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這對於持續釋放勞動力及消費力來說十分不利;二為民選政治氛圍中執政者為保住廣大第一產業從業者的選票,傾向於避免多邊經濟架構,這將不利於印度深度參與國際貿易;三則是印度在地緣政治方面的窘境,雖作為區域大國與鄰國的關係卻都不算十分好,邊境地區小衝突不斷,讓政府難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

  若能夠正視這幾個問題,印度將擁有更健康、更長足的經濟發展,與整個亞洲地區共同拉動全球經濟的發展。(作者為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