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吳子漁:從一支針說起

2022年01月26日 23:2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2年01月26日 23:24

  記得小時候,應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我還在香港時,祖父自個來了趟香港。祖母囑咐他返鄉時要帶很多東西回去,那時物質都是祖國大陸緊俏的。說緊俏也不盡然,那個年代,沒有一種生活用品不缺乏。讓我不能忘懷的是縫衣服的針。

  母親把所需的樣樣都辦齊了,針當然是少不了的。

  也許是帶的東西太多了,恐怕過不了海關,祖父把所有的針插在帽子上。

  我忘了祖父住了多久,最後打道回鄉。

  從家鄉傳來了祖父帶的針一支都沒了。原因是,那時的回鄉之路說有多難走就多難走。坐在大巴上,掀起的灰塵彌漫了回鄉的路。衣服帽子,甚至眉毛都沾滿了塵土,是個十足十的土行孫。車子停站休息用膳,搭客一下車當然是拍掉身上的塵土。祖父也不例外,把帽子認認真真地在牆上拍了又拍,這一拍不打緊,只是插在帽子裏的針都拍沒了。

  祖父當然也不能向祖母交差。親戚朋友急需的針線,有線卻沒有針,一時傳為鄉下的一段笑話。

  僅僅一支小小的針,就要進口。五十年代新中國剛建立起沒多久,又經過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更是雪上加霜。

  想起那年代,聽說饑餓遍地,中國硬是挺過去了。

  在那個年代,發生了偷渡潮,數不清的國人跑到香港,我就親眼見過那些偷渡到香港的人面有菜色,衣服遍佈補釘,那時流行一句口頭禪:新三年舊三年,補補穿穿又三年。

  記得那時,居港鄉人可以寄包裹去接濟親人。母親就經常買了五魚做成魚鬆,寄去給二個哥哥與祖父,那時祖母已經去世,還有舅舅一家,母親只有她與舅舅姊弟二人,沒有別人親人了。

  裝包裹的布大都是用厚實的布料,打開後可以用來做衣服。

  還有一個時期,僑胞一年回鄉,可以帶三件貴重的東西。這三件不外是機動二輪車、縫衣機、電視什麽的。

  這三種緊俏電器,過了關,可以賺不少的差價。

  再過一個時期,香港人要跑到大陸去買家用電器什麽的。真是風水輪流轉。

  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商品工廠,只要中國工廠停工幾天,全世界人們就都緊張起來了。

  如今的中國,才短短的二十年,變化是天翻地覆的。

  綜合國力提高了,什麽五眼聯盟敢動中國一根毫毛,準叫他吃不了兜著走。

  毛澤東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崗山》就說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鰲,談笑凱歌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這首詞寫於一九六五年五月。五十幾年前他老人家就能料到,上九天,下五洋的事。

  如今的中國,只等解放台灣,就可以成就復興中華民族的偉業。

  二○二二•一•十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