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时事评论

靈子:為何全世界都“吃檸檬”

2021年11月30日 18:54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1年11月30日 18:54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世界的檸檬都叫作“檸檬”(Lemon)?是的,無論是英語的Lemon、日語的Remon、馬來語的Limau、波斯語的Limu、拉丁語的Limon,還有法語的Lemon,總之全世界都叫這個酸酸的水果叫“檸檬”,這是為什麼呢?如果筆者告訴你“檸檬”是音譯的名字,而這個音譯的翻譯就是來自漢語中的檸檬,你會相信嗎?還是會覺得不可思議呢?就讓筆者帶大家看看“檸檬”背後的故事吧。

  先從大航海時代講起,在歐洲進入航海時代,在海上尋找新大陸之時,一種奇怪的病找上了出海的歐洲人。當時人們發現,水手和船員們只要離開陸地一段時間後,就會出一種怪病,船員們的身上會起這種像紅點和瘀血塊,其後牙齦出血和牙齒脫落,再之後就是壞血病,令船員們死亡。

  現代的我們知道,這是人體長時間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因為人體不能自己合成維生素C,所以只能依靠食物的補充,航海時代的船員們因不了解維生素C與身體之間的關係,因此沒有攜帶能補充維生素C的食物。這個情況直到歐洲人在美洲發現食用仙人掌果實,以及在亞洲發現食用橘子之後可以改善病情才得到解決。其後人們又發現了比橘子和仙人掌果實更有效的維生素補充水果——檸檬。

  然而,野生的檸檬明顯是一種雜交水果,似乎上古時代真的存在一個“神農氏”,為未來的人探索海洋專門雜交出一種能補充維生素的雜交水果,使子孫後代可以下七海,拓天地。那麼檸檬又是怎樣雜交出來的呢?那就要先講一下自然界中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家族——柑橘家族。

  事實上,自然界中的柑橘家族有三大長老,枸櫞、柚子和橘子,而這三大長老有兩大特性,第一全部的起源地都是中華大地,第二全部都能在野外任意雜交,產出一種新的水果。例如,橘子與柚子雜交可以得到橙子,橙子與柚子雜交可以得到西柚,橙子再與枸櫞雜交可以長出檸檬,所以可能在上萬年前的中華大地上,已經有野生檸檬的蹤影,只不過古代中國人一直都把檸檬與枸橼混為一談。

  而最早有柑橘家族的文字記載,也是在中國的古籍之中。例如,《詩經‧小雅‧南山有台》中就有“南山有栲,北山有杻。南山有枸,北山有楰。”的記錄,這裡的“枸”可能是指枸櫞,也可能是指與枸櫞相似的檸檬。同時,《詩經‧秦風‧終南》中有記﹕“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這裡的“條”是指柚子。《九章‧橘頌》中有記﹕“後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這裡的橘就是橘子。《尚書》裡面又有,“貢苞茅橘柚,苞茅和橘柚”,這個橘柚很可能是楚國進貢給周王室的橘柚類雜交水果,即橙子,這顯示出中國古人很早以前就已經發現或培育柑橘家族的雜交水果,其中就很可能有檸檬的身影。

  事實上,在漢武帝取道夜郎攻打南越國的時期,漢軍就發現蜀地有生產一種“枸醬”,而這種枸醬深受南越國首都(現在廣州一帶)吃貨們的喜愛,並將來自蜀地的枸醬稱為四川果醬。這個“枸醬”既可能是指用枸櫞製作的果醬,也有可能是指用與枸櫞相似的檸檬製作的檸檬醬,這也能解釋了為何現在潮州、汕頭和閩南一帶,還保留了吃檸檬醬的習俗。原來在漢武帝時期,南越國的吃貨們很可能就已經在吃檸檬醬了。

  要知道,“薴”字在古漢語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是指黏黏糊糊,如爛泥一般的東西。《說文》中指“薴”,從草寍聲,上草下寍艸亂也。“蒙”也可從艸,為草本之名,亦可從水,意通濛水。即“薴蒙”合稱,或指黏黏糊糊如爛泥一般似水的東西。所以很有可能,整個上古故事是這樣子的。

  上古時代中國的先民有人或從野生發現,或自己培育出了各種柑橘家族雜交的水果,這其中有就有橙子和檸檬,並將這些水果作為商品通過中亞賣到世界各地。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不出產柑橘家族水果,且生活在沙漠地區的猶太人祭司,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將枸櫞作為祭祀時必備的水果之一。

  上古時代的中國先民早在幾千年前就為後代子孫準備了必需的維生素補充品,只不過是歐洲人和英國人先將大船駛向了大海,發現了檸檬和柑橘家族水果的作用,才導致全世界都以為檸檬是西方的水果。或許早在《山海經》中的羽人和不死民時代,上古的中國先民已經使用過枸櫞和柑橘,將自己化作海上的羽人於七海遨遊,探索世界,為華夏的子孫後代記錄下一個又一個神奇的故事,而他們在遨遊七海時帶的枸櫞或“薴蒙”,就成為烙印在世界文化殘存記憶中的一個名字——檸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