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中國古典文學和曲藝的人,相信都知道古代中國有“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古人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她們的美貌。
史載:西施是戰國時代的人,家住浙江諸暨苧蘿山下。經常到村旁的若耶溪浣紗。她的美貌,令溪中的魚兒見了自感慚愧,沉入水中,不敢露臉。唐代“詩仙”李白屢作詩稱讚:“青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顏。”(《西施》)。一日,她與越國大夫范蠡在若耶溪畔相遇,一見鍾情,私定終生。很不幸,過不久,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成了俘虜。范蠡為了救越國和勾踐,採用“美人計”,在西施的同意下,把她獻給了吳王。及後,越王勾踐被釋回國,“臥薪嘗膽”,終打敗吳國。事後,范蠡不願受賞,攜帶西施泛舟而去;歸隱於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改事陶朱公,經商致富。
另有一說,是越王勾踐把西施裝進皮袋沉到江裏了。此說,見於古籍《吳越春秋》。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曾作《景陽井》絕句一首,云:“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王昭君,是西漢南郡秭歸(今屬湖北)人,名嬙。據稱:她是齊國王襄的女兒。竟寧元年(公元前三十三年),十七歲時,被漢元帝選入宮中。漢元帝是按畫工的畫像選宮女的。王昭君年幼不懂賄賂畫工,致富工毛延壽作畫像時在她的臉上故意點了個大黑痣。結果,可想而知,隔不久,匈奴呼韓單于來朝,提議“和親”;元帝正苦邊患之事,就一口答應,賜給單于五名宮女。臨別那一天,元帝才發現王昭君之美,後悔不已。然而,“金口玉言”,馳馭難追。在往西域的途中,天上的飛雁看見王昭君的美貌竟忘了展翅飛翔。
王昭君的“結局”也不好。史載:依匈奴習俗,她先嫁呼韓單于;呼韓單于死後,二嫁其大老婆閼氏之子,最終憂傷服藥而死。唐代“詩聖”杜甫有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四大美人”中,貂蟬最迷人,她竟使英雄豪傑為之神魂顛倒,也數她最不可捉摸。因為,人們至今仍不清楚她的真實身世。傳說紛紜,大致可歸納為四神。
一說,她是王允的歌女。王允,東漢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靈帝時任豫州刺史;獻帝時任司徒。一次,貂蟬在花園裏為王允祈禱拜月,時值一片彩雲遮月。王允見之讚曰:“貂蟬美色使月亮躲到雲後面去了。”為了破壞董卓與呂布的“父子”關係,王允表面上把貂蟬獻給了董卓,私底下卻告訴呂布,貂蟬屬意的是他,以致兩人關係破裂,最終一齊完蛋。
第二種說法,她是董卓的婢女,與呂布私通。為董卓發現,致演出一幕“鳳儀亭擲㦸”的好戲。
還有一說,她是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曹操與劉備圍困呂布於下邳;秦宜祿怕死,求關公救他,願將美妻相贈。關公將事告之曹操,曹操笑允。然而,城破之後,曹操食言,把秦妻佔置自用。關公很不高興,上演了一齣元人雜戲“關公月下斬貂蟬”。
楊貴妃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一位絕代佳人。她那傳奇的一生,曾觸發了多少騷人墨客的生花妙筆,或吟詩填詞,或著文立說,堪稱洋洋大觀,千年後,仍為後人所樂道。
唐人李肇在其大作《國史補》中說:“玄宗幸蜀,至馬嵬驛,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原因是:“護駕的三軍將士誅殺了奸佞楊國忠之後,仍然不肯繼續前進,唐玄宗只得縊死楊貴妃,以緩軍情。”這樣才使三軍將士“始整部伍行計”。就此段史事,白居易寫了膾炙人口的《長恨歌》。至今,在陝西的“華清池”景區,夜間遊人仍能看見大型綜藝表演《長恨歌》。
楊貴妃之死,猶如項羽的“霸王別姬”般淒美。不過,還有一種說法,就很悲慘了。中國大陸的著名“紅學家”俞平伯老先生說: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驛,後來淪落為“女道士”。唐代的“女道士院”即娼家妓院,也就是說楊貴妃當了妓女。
至於,日本人所自HIGH,云:楊貴妃為陳玄禮、高力士所救,逃亡日本,終老於久谷町久津,純屬胡編瞎說。
常言道:“紅顏薄命”。古代中國的“四大美女”都因姿色得寵於一時,但她們都不幸地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令人嗟歎!
余生也晚,未能一睹古代“四大美人”之“廬山真面目”,一瞻她們那“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朝李延年《歌一首》)的風采。
不過,未知閣下同意否?筆者竊自認為:當今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峽兩岸》節目的兩位女主持人李紅和桑晨之美貌,堪稱冠絕海峽兩岸四地的同行,相信前述之“四大美女”的芳容也未必能勝過!“四大美女”所具的是古典美,李、桑兩位具備的是現代女性的智慧美。套用法國文學家伏爾泰的一句話來形容:“美麗只愉悅眼睛,而氣質的優雅靈魂入迷。”
遙祝她們:工作快樂順利、成功;家庭生活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