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福建省出現近61年最嚴重早情,而金門縣同樣旱情嚴重,據《金門日報》報道,2020年金門全年降雨量僅約476毫米,不到歷年平均降雨量的一半,創下金門半個世紀來的最低值,全島13座水庫蓄水量僅為總量的一半。然而,金門鄉親的用水24小時不間斷,有充足保障,這得益於金門供水工程引濟對岸泉州市山美水庫的水至金門。自2018年8月5日供水工程通水至今年6月初,泉州市已向金門持續、穩定供優質水量1335萬噸。金門人從兩岸和平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向金門供水水源來自泉州晉江流域,晉江由上游的東、西溪匯成,西溪目前無水庫(正在建白瀨水庫),只能靠建在東溪總庫容6.56億立方米的山美水庫調蓄,所以向金門供的水主要來自山美水庫。供水工程由晉江金雞水閘引水至晉江市龍湖水庫,經龍湖抽水泵站抽水輸水至圍頭入海點,再經海底管道輸送至金門。工程設計流量為每日3.4萬立方米,遠期預留可擴大至每日5.5萬立方米。輸水線路總長約27公里,其中,大陸方負責投資建設晉江龍湖取水泵站及陸地管道部分,總長11公里;金門方負責投資建設海底管道工程,總長16公里,工程總投資3.88億元。
27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20多年。金門屬南亞熱帶氣候,暖熱少雨,區內無大河,水資源極度貧乏,缺水問題一直困擾著金門民眾,金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100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水資源警戒線。隨著金門縣經濟建設和開放旅遊,用水量逐年增長,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如果碰到枯旱季節,情況則更加嚴峻。早在1995年,福建就為推動向金門供水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記得2002年,金門自來水廠楊廠長等到山美水庫考察,我那時還在山美水庫工作,曾參與接待。2007年,我和同事到金門考察,曾與當時的金門縣長李炷烽等同桌博餅迎中秋,方知金門自來水廠廠長已易人。金門供水工程通水時,金門縣長、金門自來水廠廠長己換了好幾任,大陸方的有關領導也換了好幾任,可以說,金門供水工程,就是一場接力賽,是20多年來經過雙方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建成的。
向金門供水,體現出大陸和金門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泉州市的水資源並不充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100億立方米,僅佔全省的8%,人均不足1300立方米,大大低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福建人均水資源量約3360立方米),屬國際上通稱的水資源緊張區。由於降雨時空分佈不均和人口大多雲集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山區、沿海人均水資源量極為懸殊。西北部的安溪、永春、德化山區丘陵地帶,人均水資源量與全省水平相當;而沿海的晉江、石獅、惠安、泉港等縣(市、區)和泉州市區等人口密集、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有205-417立方米,屬絕對貧水區。在這種情況下,泉州還向金門供水,誰能說不是基於同胞情誼?
金門與大陸同根同源,特別是語言、習俗與閩南相同。如今,兩岸同胞共飲一江水,親似一家人!
(2021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