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僑團動態

福建中醫藥大學菲律賓岐黃中醫學院 首批學員返榕研學滿載而歸

2024年06月04日 00:27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4年06月04日 00:27

/

  2024年5月25日,在福建中醫藥大學菲律賓岐黃中醫學院執行校長鄭啟明校長的帶領下,首批菲律賓岐黃中醫學院共15名學員返回福建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第三人民醫院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及研學。此次研學是菲律賓岐黃中醫學院自2021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帶領學員們返回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員們參觀美麗的校園,鞏固加深理論學習,培訓臨床所需技能,通過此次研學活動學員們收穫頗豐。

  5月25日上午7時,岐黃研學團隊從馬尼拉國際機場出發,經過兩個半小時的飛行抵達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午餐後再乘坐動車前往福州,于當天下午全員抵達福州。一出動車站就可看到藍色的福建中醫藥大學指示牌,學校安排的接待人員熱情接待學員一起乘坐大巴前往福建中醫藥大學旗山校區, 並順利入住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際中醫藥培訓中心。

  針灸推拿學院陳采益副教授做了《浮針及浮刺法》的講座,通過講座的學習,學員不僅掌握了浮針及浮刺法的操作,同時學習了浮針治療的適應症以及與傳統針灸手法的異同和互相配合。

  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劑學院馬少丹教授為大家講授了《方劑與臨床》。馬少丹老師也是岐黃中醫學院的教授,和同學一起複習方劑學和臨床的關係以外,馬教授重點分享靈活學習方劑以及臨床的應用經驗,學員們感到受益匪淺。李宇濤副教授做了關于《中醫診斷的妙用》的講座。臨床見習部分學員們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完成, 包括治未病科,內科,推拿科以及針灸科跟診學習。

  研學團參觀了福建中醫藥大學時珍園,在大學生講解員的帶領下,重新認識各種中藥草本,從玉葉金花到蜘蛛抱蛋,從爆仗竹到留蘭香,從丹參到薄荷,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這是岐黃中醫學院的學員們第一次接觸中藥植株,在菲律賓很少能看到原生的中藥植物標本。學校組織參觀了學校的中醫藥文化博物館。這是福建省第一個以展示中醫藥文化、閩台醫藥文化及學校成就與發展史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在這裡,可以看到福建最早的“醫療工具”,可以瞭解到中藥材知識,感受博大精深的福建中醫藥文化。據介紹,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共分三層,展陳面積6650平方米。常設陳列有醫史館(含閩台醫藥文化展區)、人體生命科學館、中藥館、校史館以及中央蘇區(福建)醫藥館等,博物館現有館藏醫史文物展品7221件(套),各種動植物標本、礦物標本、中藥飲片、中成藥等4000餘件,學員們邊走邊看,大飽眼福也不禁感歎中醫藥這一文化瑰寶之歷史悠久。

  研學期間,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蘇友新校長和學校領導們與研學團一行開展了座談會。蘇友新副校長對菲律賓岐黃中醫學院研學團一行返榕表示熱烈歡迎,蘇副校長表示辦好岐黃中醫學院,要高標準,嚴要求,學有所成,傳承中醫藥,服務僑胞,服務菲律賓主流社會,才能真正地促進中菲中醫藥的交流,推動菲律賓中醫藥的發展。菲律賓岐黃中醫學院執行校長鄭啟明校長表示,非常感謝學校各級領導對本次菲律賓岐黃中醫學院返校研學的高度重視,以及周到細緻的接待和學習安排。執行校長鄭啟明教授介紹了岐黃中醫學院的發展歷程並匯報了學校開展近況。鄭校長強調,菲律賓岐黃中醫學院招收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學員們深感疫情以來中醫藥發揮的巨大作用,懷著對中醫的熱愛,參與到中醫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克服了重重困難,在完成了了本學年度的綜合大考後,回到母校研學,牢記“大醫精誠,止于至善”的校訓,從“心”出發,努力繼承發揚中醫藥偉大事業。座談會期間,雙方互贈紀念品。學員代表蔡思恬和蔡榕樹作為返榕學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學習中醫的初衷,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和困惑,但最終都在老師和同學的互相鼓勵支持下順利完成學業,學員們表示有信心學有所成,惠及家人朋友。 

  互贈紀念品

  見習的最後一堂課,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李燦東校長親自為學員們講授了《治未病科教學查房》,教大家如何匯報病例,如何進行住院部查房。學員們收穫滿滿,未來將更加勤勉用功,為菲律賓中醫藥事業發展添磚加瓦。歸期雖至,但新的旅程已然整裝待發,我們相信菲律賓的中醫藥事業後繼有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