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惠譽解決方案樂觀地認為,企業復甦和企業稅收激勵(CREATE)法案將有助于促進菲律賓的經濟復甦,理由是其對投資者情緒的影響。
CREATE法案于3月26日簽署成為法律,逐步將大企業的企業所得稅 (CIT) 從30%降至25%,將中小企業 (SME) 的企業所得稅 (CIT) 降至20%。
惠譽集團旗下部門在週五發佈的6月份評論中表示:“稅收不確定性的消除應該會提振外國投資者對菲律賓的情緒,並有助于外國直接投資 (FDI) 流入的復甦,去年外國直接投資流入下降了24.6%。”
它表示,CREATE法案將使菲律賓的企業所得稅水平與本地區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持平,為24%;印度尼西亞,22%;泰國和越南,均為20%。
該報告稱,該法律對政府收入的影響被認為可以通過提高稅基和徵收率的努力來抵消,“而其他稅收和贈款激勵措施將被取消。”
然而,它指出需要採取其他措施來提振投資者的情緒,並指出僅靠稅收改革並不能解決我國如何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問題。
它表示:“2021年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可能再次中斷,這將推遲急需的物流改善和支持商業中心所需的公用事業支出。其他挑戰,例如勞動力技能和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解決將于2022年到期的選舉後問題,這可能決定CREATE法案能否成功提振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
與此同時,惠譽解決方案預計,由于與大流行相關的融資需求,政府的預算缺口仍將居高不下,2021年占國內生產總值 (GPD) 的7.7%,明年占GDP的6.5%。
然而,它認為這是近期相對于公共債務前景的一個問題,因為它預測未來幾年將進行財政整頓。
由于需要增加支出來應對病毒引起的大流行病的影響,政府預算赤字占國內產出的份額從上一年的3.4%上升到2020年的7.6%。
惠譽解決方案預計,由于Covid-19仍然很高,接種疫苗的人數仍然很少,因此今年政府的資金需求會更高。
它補充說:“鑒于經濟對需求和投資的需求,我們認為短期內出現巨額赤字的風險有限。然而,公共融資的長期壓力將引發戰爭中期內大幅收緊財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