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菲國要聞

菲中學者籲外交妥協解決分歧

2025年04月15日 01:08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15日 01:08

圖為菲中學者昨日舉行論壇,並呼籲兩國利用外交妥協解決分歧。
    圖為菲中學者昨日舉行論壇,並呼籲兩國利用外交妥協解決分歧。

  本報訊:菲律濱與中國頂尖學者4月14日呼籲兩國利用外交妥協解決分歧。

  這場以“南海爭端和平解決:妥協之路”為主題的論壇中,兩國學者對西菲律濱海爭端和平解決的可能性表達“審慎樂觀”態度。

  在當前全球貿易戰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的背景下,這場歷時兩小時的對話達成重要共識:作為歷史悠久的貿易夥伴與長期盟友,菲律濱與中國應當優先透過雙邊談判解決分歧,同時抵制外部勢力干預,以維護印太地區穩定。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特別指出,這場論壇的舉辦時機極具意義,恰好在菲美年度“肩並肩”聯合軍演前夕舉行。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必須透過對話、相互尊重與妥協來緩解當前海上緊張局勢。雙方呼籲持續透過外交途徑建設性解決分歧。

  學者們強調,非區域行為者的介入只會使問題複雜化,真正的解決方案必須由東盟國家與中國透過直接協商達成。

  與會者特別強調,完善區域合作框架(特別是《南海行為準則》的制定)對維護地區和平與經濟繁榮至關重要。

  論壇邀請多位重量級學者參與討論,包括:菲律濱國際安全研究學會會長班樂義(Rommel Banlaoi)教授強調必須建立“信任措施”以避免誤判,並引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傅泰林(M. Taylor Fravel)的研究指出,中國自1949年以來已和平解決絕大多數領土爭端。

  前參議員許爾綺(Nikki Coseteng)呼籲各方冷靜思考雙方深厚的文化與經濟聯繫,直言“衝突只會讓外部勢力得利”。

  中國學者代表團包括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教授(主張在漁業與能源開發領域務實合作)、中國南海研究院閻岩博士(強調中國遵守國際法推動和平共處),以及武漢大學雷曉璐博士與上海交通大學鄭志華博士(共同探討外交途徑化解分歧的重要性)。

  論壇由資深記者科尼賀(Rod Cornejo)主持,與會者在坦率交流中仍保持對區域穩定的共同願景。

  班樂義教授特別引述傅泰林研究指出,中國過去60年在領土爭端中更傾向妥協而非動武,已和平解決與朝鮮、俄羅斯、蒙古等國的邊界問題,並透過耐心談判收回香港(歷時156年)與澳門(歷時442年)。

  “中國的案例告訴世界,解決領土爭端最需要的是耐心。”班樂義強調,“南海的波濤應該成為橋樑,而非障礙。”

  與會學者最終達成共識:儘管挑戰仍在,但未來出路在於“低調外交,而非公開喊話”。這場對話為區域和平進程提供了寶貴的建設性思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