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菲國要聞

人權律師呼籲政府成立 「毒品戰真相委員會」

2025年04月14日 00:35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字体:↑大 ↓小

稿件来源:菲律賓商報

2025年04月14日 00:35

  本報訊:國際刑事法院(ICC)針對前總統杜特地的訴訟程序加速推進之際,代表菲國掃毒戰受害者的人權律師康蒂(Katrina Conti)加入倡議陣營,呼籲成立真相委員會。

  康蒂受訪時強調,儘管杜特地受審是國際司法的重要里程碑,但單靠審判無法完整呈現暴行的系統性全貌。她指出,國家級真相委員會能創造加害者與受害者對話空間,揭露真相並終結長期逍遙法外的文化。

  “必須直指問題核心,”康蒂表示:“真相委員會不僅記錄事件,更要釐清成因、共犯結構與防範機制。”

  此構想最早由眾議院四合一委員會於今年一月提出,菲國立大學教授蘭迪·沓密(Randy David)去年也曾公開呼籲。該委員會擬參照南非、哥倫比亞等國轉型正義模式,透過立法賦予法定地位,職權包含蒐集受害者家屬、倖存者乃至執行者證詞。

  “有人稱之為和解,有人追求了結,”康蒂說:“但本質都是真相——沒有真相就沒有正義。”她駁斥外界對死亡人數的爭議化操作:“不論2.9萬或3萬,每個數字都代表未經正當程序剝奪的生命、破碎的家庭與消失的未來。”

  康蒂直指多數受害者是貧困無聲的邊緣群體:“他們是完美受害者——沒有律師、沒有媒體關注,只剩家屬獨自沉默哀悼。”真相委員會將讓這些聲音進入國家集體意識。

  關鍵在於,委員會不應止於傾聽受害者。康蒂主張應讓執法者、下令者等加害者擁有法律平台陳述:“這非關報復,而是打破沉默。若執行者能說明決策鏈與動機,有助理解暴力體系如何扎根。”

  但她坦承過程充滿情感與政治複雜性:“取決於設計機制。若主謀者受審,社會或能接受部分坦白者免於監禁。”

  康蒂對現行司法體系提出嚴峻診斷:從證據蒐集、警方問責到社區緘默,整個系統早已失效。“這不只是司法崩壞,更是源自馬可仕獨裁時期的不受懲罰文化。”她追溯法外處決可溯至1970年代活躍人士“被拯救”的常態化現象,即便有賠償與零星的紀念,正義始終未完全實現。

  “我們花了30年才開始療癒馬可仕的傷痕,難道要再等30年面對杜特地?”康蒂預判ICC審判將漫長曲折,且受害者參與有限,真相委員會更需要當前稀缺的政治意志。但她仍寄望公民社會、倖存者與新世代能推動變革。

  “我們必須互相守護,”她警示:“若此刻不揭露真相——下個目標會是誰?”

推荐阅读